“我来吧”,他与死神“角力” 抢救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03.03.2020  12:26

  央视网消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报名”“我参战”成为最动人有力的话语。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兵接受抽调,他临危受命,欣然前往。

  

  2月18日晚,孙兵接到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的紧急通知,佑安医院几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危重,让他前去支援。

  19日早上八点半,孙兵已穿上防护服出现在了佑安医院的隔离病房里。

  

  佑安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里的4名患者病情都很危重,4名患者都在使用有创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孙兵逐个为患者查体,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及呼吸机波形,并不时对呼吸机参数进行精细地调节。虽然因为隔离病房的防护制度,他无法像平时一样对患者进行肺部听诊,但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他从患者的呼吸音及呼吸机波形判断出,患者气道内有痰液潴留,他逐一为几名患者吸了痰。

  经过近2个小时的详细评估,他决定为其中2名危重症患者进行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检查可以直观了解患者气道及肺的情况,还可以进行肺泡灌洗获得最准确的病原学证据,这对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但在气管镜操作过程中,患者气道完全开放,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患者呼出的气体,职业暴露风险极大。降低感染风险的唯一办法是尽快完成检查,但是,穿着全套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几层手套,双手、双眼的灵活性大打折扣。这个检查是对操作者心理抗压能力和操作娴熟程度的双重考验,也正因为如此,此前这里的患者从未接受过气管镜检查。“我来吧。”孙兵一锤定音。

  术前准备就绪,孙兵亲自为2名患者实施气管镜检查。麻醉,缓缓送入气管镜,检查气管各段情况,并留取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测,操作过程如行云流水,手法果断、轻柔、熟练。

  

  当天下午2点,一名患者出现了严重低氧血症。值班医生尝试了呼吸机调整、俯卧位通气后,仍无改善,请示孙兵意见。孙兵当即决定为其建立ECMO。在他的指导下,ECMO治疗顺利建立并启动,患者严重低氧的问题被迅速解决了......

  下午5点, 孙兵详细评估ICU中一名患者情况后,认定其气道管理存在一定难度,气管切开能够有效解决痰液引流等气道管理问题。虽然有专家共识建议为避免医护人员感染尽可能不做气管切开操作,但为了患者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孙兵还是亲自为一名患者采用微创经皮穿刺技术进行了气管切开。之后,他又为另两位患者也做了气管切开。

  留取痰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是呼吸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常规但重要的检查,但建立人工气道后,留取痰标本时需要断开呼吸机管路,此时,会有大量气溶胶自患者气道内喷出,医生感染的风险极大。看到科里的护士有些迟疑,孙兵还是那句“我来吧”,就穿上防护服,戴上正压头罩,进入隔离病房,亲自为4名患者采集了痰标本。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护士们也逐渐放下包袱,在做好充分的防护后开始了各项规范的操作。

  

  孙兵开始夜以继日地冲锋在一线,与死神“角力”。每天早晨,孙兵早早就坐在查房室开始查房,从呼吸机机械通气策略到ECMO并发症的预防,从抗生素的选择到出入量目标管理,从镇静镇痛到血栓预防,从营养支持到血糖控制,孙兵为每一名患者制定了全面而细致的治疗方案,同时,根据每名患者不同情况提出明确而严格的目标要求。查房后,他依然要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进行查体、吸痰和具体指导,直到下午1点左右才能出来吃午饭。下午3点与专家讨论结束后,再次进入隔离病房,查体、吸痰、操作,检查治疗方案是否落实、目标是否达到,直到晚上8点多才出来。晚上9点多回到酒店后,他的工作尚不能结束,他还要总结、反思患者的各项治疗与效果。

  短短几天的时间,ICU的工作越来越趋于规范,四名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也逐渐得到改善。

  

  孙兵作为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主管医生,每有极其危重的患者都会被转到他所负责的病床;出现传染性未知疾病时,他的团队也会首先被想到。他和他的团队已累计抢救危重症患者6000名,其中极危重症患者近200例;无数次面对传染性未知疾病:2003年SARS、2009年H1N1甲型流感、2013年北京第一例输入型H7N9重症流感、2019年2例输入型肺鼠疫……每一次,他都奋战在抢救的第一线。

  这一次,他率队出征:“国家遭难,恰巧我的专业还能帮上点忙,当然要去。

编辑:高蒙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