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小伙为完成母亲遗愿修桥 用时俩月花20多万

22.09.2017  11:04

桥,很简单。几根钢索连起了河的两端。钢索上,铁丝固定着一块块厚木板,人走在上面会轻轻晃动,像在跳舞。桥连接着村落和田地,人们在这头居住,在那头劳作。

村民们都说,这是一座便民桥,更是一座“连心”桥。修这座桥的是一位叫姜国兴的村民。他说,修桥是母亲的遗愿,“妈留下的钱,让我给大伙做点实事。

桥长63米宽2米 铺了200多块木板

这座桥位于西安市蓝田县普化镇元君庙村。桥长63米,宽2米,桥面上一共铺了200多块木板。

昨天早上,记者来到元君庙村时,姜国兴正在桥头检查,看还有没有遗漏下什么问题,修桥时胳膊上被铁丝划出的红印子还没消下去。“桥上一些木板感觉不结实了。立秋的时候我就想换,琢磨了几天才去采购的木材,再按尺寸切割给装上。现在好了,人走上面安全得很。

他的胳膊就是在固定木板时被桥两边防护网上的铁丝划破的。“为了保证安全,当时防护网的铁丝织得密。现在固定木板时手要从缝隙里塞进去,一不小心胳膊就挂上了。去年这时候更换了6块木板,今年换了12块。咱把桥建了,就要对桥负责,善始善终把这件事做到底。

修桥是为完成母亲遗愿

说起这座桥,不能不提姜国兴的母亲。“那是2011年,我妈去世前给我说,我这儿还有6万多元的存款,你拿着,以后办点实事,也算我的遗愿吧。”老人的这番话,藏在姜国兴心里,让他时刻不敢忘记。

2014年,母亲去世3周年之际,姜国兴决定,把这6万元拿出来,再添补一些钱修桥,完成母亲的遗愿。

修座桥是有原因的。”姜国兴说,元君庙村100来户人家,大约有260多亩地都在灞河对面的坡上。过去人们要种地,要么蹚河,要么就得绕很远一截子路。“我妈常念叨着,这河上要是有座桥该有多好。”姜国兴说,他还小的时候,父亲在外打工赚钱贴补家用,母亲在家里照看他们姐弟几个,地里的农活也都落在她的肩头。“她去地里都是蹚河过,夏天还凑合,等到秋天收玉米、大豆的时候,河里的水很凉。时间久了,她的腿就落下了关节炎,后来都变形了,我们看着特别心疼。

用时两月 花费20余万

修一座桥,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不是件简单的事。

打定主意后,姜国兴还专门跑到陕南学习了便桥的搭建原理和技巧。“那里便桥比较多,技术也比较成熟。”回来后,他又雇了一个以前有过造桥经验的施工队来负责整体工程。

2015年3月,建桥开始。此后的两个月间,他和专业人员一起清理河道、打桥基、拉钢索。当年5月,这座便民桥终于建成。从此,元君庙村村民告别了蹚水过河的日子。

姜国兴说,桥有了,两边的路也得通,随后他又在河两岸修起了一条小路,总共花费了20多万元。“包括我妈留下来的那6万,我爸还拿出来3万,我自己又添了些。虽然比我预计的钱要多,但心里高兴。我相信,我妈如果知道这一切,也一定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