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报告制度 记录百姓急办的“民事”
“这是镇里通往乡下的一条主干道,沿途涉及上万群众出 行,路乱坡陡,修水泥路是好事,但千万别修成‘伤心路’!”“移民搬迁,镇里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要尽量为我们移民致富发家多考虑”……在磨子桥镇,记 者翻开厚厚的民情报告汇总单,上面密密麻麻记满全镇百姓最关注、最盼望和最不满意、最需急办的桩桩“民事”。
连日来,记者跟随省司法厅“法律服务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工作组,来到了 汉中 市 洋县 磨子桥镇,采访民情报告制度。
民情报告单记录民事
龚新英说,他当上洋县磨子桥镇党委书记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作检讨,内容是“如何摘掉该县信访大镇的帽子”。这一切要从磨子桥镇的实际情况说起。 由于体制改革的需要,磨子桥镇成为了五镇合一的大镇,加上又处于三县交界处,区域大、村多、人口多、纠纷多、司法所人员等特点,成为了压在该镇领导班子肩 上一个很沉重的包袱。
怎么办?磨子桥镇党委、政府提出:由驻村干部每周收集回民情,属于哪个部门解决的问题由镇领导统一批示,限时解决。经过了四个多月的试点,最终这种方式形成了制度,取名为——民情报告制度。该制度实施当年,信访量就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34%。
龚新英说,哪家婆媳之间有矛盾,哪家贫困家庭缺生产资料,哪些村民对低保户评定有疑问,每个驻村干部“民情报告单”上都有一本账。不论大事小事,只 要是涉及百姓利益的事情都会反映在民情报告单上。村民李世荣告诉记者:“我就给驻村干部说了想尽快办理建房手续,没想到第二天镇上和驻村干部就来帮我联系 办理了手续。我没咋样跑路,手续就办好了。”
前不久,该县槐树关镇马沟村在铺设通组水泥路时,一户群众因地界纠纷阻工,村、组干部通过民情在线平台上报后,镇上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处化解纠纷,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这要归功于一个信息化“神器”。
龚新英一边操作手机,一边为记者演示:在他的手机上,有一个名为社情民意的手机软件,点开之后里面有民情速报、报告归类、掌上阅办、政策法规、统计 图表等12个板块,实现了“手机轻点触、民情尽掌握”的目标。民情报告员收集到信息后,用手机填写民情报告单,龚新英的手机会自动提示,要求批阅。“每一 个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手机里都有这个软件,这样一来,解决了部分山区镇村交通不便、民情信息滞后、贻误时间的问题。”
几天的采访,记者深刻地感受到,民情报告制度把“问”和“解”有机结合,把转变干部作风与凝聚民心有机结合,把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了民情社意从群众中来、干部服务到群众中去,有效彰显了联动效应。
本报记者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