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故事:好人,刘德芬

15.12.2014  07:50

  她是致残孩子的双臂,她是瘫痪老人的双腿,喊一声“ 丫头”她是孝顺的女儿,扯一下衣角她又是慈爱的妈妈。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的善举却彰显出中国女性的敦厚贤淑。德耀荆楚,芬芳永驻!——这是“感动荆州2013 年度人物”给这位投身养老育孤福利事业23 年、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院长刘德芬的颁奖词。

  颁奖那天,正是这位“ 好人”64 岁的生日。可她没有等到这一天,走得那样突然,那样不舍!

   不服输的女强人

  东清河边、省道旁,3 排平房、一幢现代化二层楼,一所花园般瓜果飘香、菜田繁盛的院落,这里就是刘德芬生前工作过的地方。然而,谁能想到,23 年前的农村福利院会是啥样?

  1991 年初,担任公安县裕公乡赵家村妇女主任的刘德芬,服从组织安排到沙场福利院担任院长。接到通知的当天,她二话没说卷着铺盖就去了福利院。可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一所残破的院子里,老的老、小的小、孤的孤、残的残,撂荒的菜园子,黑的破房子,缺吃少穿……她为此犹豫过、徘徊过。然而,当她转身准备离开,老人、孩子围拢过来用渴盼的眼神和干瘪的双手挽留她时,她的心软了。这位不服输的姑娘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让大家伙儿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房子住!

  打那以后,曾经穿着时髦的刘德芬,换上粗衣布衫,下地、锄草、喂猪、养鸭……什么脏活累活她都带头干,硬是把一个破旧不堪的农村福利院建成远近闻名的“明星院”。曾经到过沙场福利院的人无不夸赞:“十里八村就没见过这么干净利落的场所!

  2007 年,沙场福利院与麻豪口福利院合并,组织上又决定由她担任合并后的院长。新院建在一所废弃的小学旧址上,两排教室和坑洼不平的运动场。两院合并后,院民增加到100 余位,每天米面就要七八十斤,吃油也得20多斤。底子薄怎么办?为让大家吃饱穿暖,她带着有劳动能力的院民开荒种菜、栽植棉花,那阵子,盖猪圈、挖鱼塘、养鸡养鸭,院里轰轰烈烈办起了三产;为让大家住有所居,她领着大家伙儿改教室、打隔断、填场地,上房盖瓦,提灰粉墙,添置了不少新家具;为让大家早日搬进新居,整整3 个月,她每天沙场、麻豪口两头跑,凌晨3 点起床做饭,忙了这边忙那边,终于让新院旧貌换新颜。

  回忆起那段日子,被刘德芬视作自己“ 左膀”的谭显德,偌大一个男人至今默默流泪。“她带着我们锄地、和沙、搬砖,手都磨出了血、长起了茧,长期劳动使她手指变了形,没一声怨言。

  熟悉刘德芬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感性的人,容易动感情、掉眼泪,而骨子里又有一股子韧劲。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不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就是嗷嗷待哺的孤儿。部分老人性格孤僻,生活习惯难以适应福利院管理。74 岁的邹银享老人喜欢开小灶,房间里乱糟糟,床上被褥揉得像酱盐菜。有一次,刘德芬小心翼翼地说:“ 邹爹,我来帮您收拾一下吧,收拾干净了,才有个家样,您住着也舒服啊!”邹爹一时拉不下脸面,便发起了脾气:“ 我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的。”说着,蹲在木堆上抽起闷烟。刘德芬走过去扶着邹爹说:“ 您小心,别摔着。您没儿没女,我就是您女儿,为您尽点孝心。”邹爹一听更加激动了:“ 如果我有儿女,还到这吗?”刘德芬意识到自己不小心说错了话,懊悔之下,“扑通”跪在老人面前,“ 邹爹,您不认我这个女儿,我就不起来!”看到院长给自己下跪,邹爹蒙了,心里的坚冰慢慢融化了。

  正是被刘德芬的真诚和细致所打动,福利院很多老人都改变了多年的生活习惯,院里成立了院民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卫生清洁、伙食值日、民主理财、日常学习等制度;也正是在刘德芬的无私大爱和奉献精神感召下,一批批工作人员像她一样自愿投入到为老人、孩子无私奉献中,一个个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2012 年,麻豪口福利院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 先进农村福利院”、湖北省老龄工作“ 敬老模范单位”、荆州市“ 示范福利院”,也成为湖北红八号集团“帮孤助残、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服务基地。

   老人眼中的巧丫头

  每天清晨5 点不到,刘德芬就进到厨房,为福利院老人、孩子做饭,23 年从未间断。“ 起来晚,就来不赢哒(来不及了)!”生前,她这样说。

  至今,在95 岁老人袁正安的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德芬做的菜好吃!”然而,她已经再也吃不到了。当年,袁正安老人被养子赶出家门,是刘德芬听到消息,坐着三轮车把老人接进福利院的。

  “他们膝下无子,是困难群体,福利院就是他们的家。”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福利院里有些老人生活无法自理,刘德芬就每天一个一个地照料,洗脸、梳头、擦身、剪趾甲……一到夏天,因为怕老人长疮,她就每天为院里老人挨个洗澡,直到天气转凉才改为两三天洗一次。也正因如此,在刘德芬管理的福利院里,从来没有一位老人长过褥疮。

  “作为院长,我不嫌弃老人脏,谁家没有老人?老人高寿是福分,人人都有老的时候,将心比心,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心里就平和了。”在一些人的眼里,刘德芬对待院里的老人比一般儿女还亲。93 岁的刘志强,瘫痪在床3 年,刘德芬每天把饭菜端到老人床前,一口一口地喂着吃:吃鱼,怕有刺扎着老人,刘德芬就把刺挑出来;饭刚盛出来,怕烫着老人,刘德芬就一勺一勺吹凉了喂,从没一句厌烦。“晚辈对长辈尽孝是应该的,我就是把他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

  23 年来,福利院先后去世了66 位老人,刘德芬当了66 回孝女。每次,刘德芬都亲自操办,为老人擦身、穿衣、烧纸、守灵……

  刘德芬没事就跟老人们一起劳作、聊天,老人们也不把刘德芬唤作“院长”而是叫“丫头”,有啥心里话都爱跟刘德芬讲,这在刘德芬看来是对她最大的认可和回报。75 岁的吴守秀和83 岁的刘敬亭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刘德芬看二老你有情我有意,就撮合二老成了亲。当时,她特意给这对新人写下一副对联:“八旬结良缘,福寿两双全!横批白头偕老!”如今,因为刘德芬离世,这对白头偕老的老人只能望着刘德芬的遗像,和她说着旁人听不清的知心话。

  在福利院,刘德芬不仅对院民以“父母”相称,更是当父母对待。2005 年10 月的一天,袁婆得了急性肠炎,上吐下泻。一时找不到交通工具的刘德芬,背起袁婆就往卫生院跑。深一脚、浅一脚,路上,袁婆大小便失禁,拉了刘德芬一手一身。袁婆过意不去,说什么也不肯再让刘德芬背,刘德芬则安慰道:“妈,年纪大了咱就是老孩子,拉了就拉了,不要紧,到了卫生院我再给您洗!”一进卫生院的门,刘德芬就张罗着给袁婆擦身子、换衣服。直到老人输上液,她才脱下脏衣服匆匆搓了一把。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刘德芬23 年都以院为家,几乎每个年节都是在福利院度过的。院里厨房墙上,有一个“ 院民生日表”,其实她早就记在了心里。每到老人过生日,刘德芬就自己下厨给老人做长寿面,“ 哪怕是一碗面、一个鸡蛋,也是我们的祝福。”她说。

   孤残孩子的好妈妈

  刘德芬是福利院100 多名孤寡老人的女儿,也是45 个孩子的妈妈。

  23 年来,由刘德芬抚养长大的孤儿、弃婴有45 名,他们有的已远在外地上学,有的参军入伍。在刘德芬的眼中,所有福利院的孩子都是她的“ 乖乖”“ 幺儿”。这其中,刘三华是她的心头肉。

  小三华出生刚2 天,因为天生没有双臂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门口。当时有人下断言“活像个泥鳅,根本养不活!”然而,刘德芬不信,她用伟大的母爱,为孩子遮风挡雨。在刘德芬的呵护下,聪明的小三华学会了用脚吃饭、洗脸、穿衣服……

  为了教小三华学文化,当时50 多岁的刘德芬趴在床上一笔一画地教孩子练习写字。因为磨得脚疼,孩子不想练,一个劲儿哭,刘德芬鼓励他:“ 孩子啊,妈妈得教会你自理自立啊!”经过两个多月的勤学苦练,小三华终于学会了用脚写字。现在,小三华已经8 岁半了。记者采访时,在县里上小学二年级的她,在作业本上写下了大大的四个字:“我爱妈妈”!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刘德芬又为孩子的未来操上了心。去年5 月8 日之前,荆州籍残奥会游泳冠军江福英还和刘德芬与小三华是陌生人。为了认识江福英,刘德芬只身带着小三华闯进江福英的盛大婚礼。她以一个不速之客的满腔真诚和对一个残疾孩子寄予的厚望,感动了江福英和她的教练。

  去年暑假,刘德芬专门邀请江福英和她的教练到福利院面试小三华。看到小三华确实具有天分,是个运动苗子,江福英当即表态:“随时到我的游泳场馆练习游泳!”于是,小三华如愿进入湖北省残疾运动员游泳训练馆训练。懂事的小三华说,长大了我一定要给妈妈拿金牌,以前我骄傲地告诉别人“ 我的妈妈是院长”,将来我要妈妈高兴地说“我的女儿是冠军”!

  看着孩子一天天地进步,刘德芬的脸上写满自豪。而如今,刘妈妈已去,小三华通过艰苦训练学会了蛙泳、蝶泳、自由泳……她的未来目标是进入国家队,进军奥运会!“我不会让妈妈失望的!

  出生刚几天就被送到福利院的刘中华,如今已长大。第一次唇腭裂修复手术后的13 天里,为了不让中华哭裂了伤口,刘德芬整天把她抱在怀里,不停地讲故事、唱歌……好不容易熬到中华睡着了,刘德芬又要打饭、洗衣、交费拿药。经过不眠的13 天、操劳的13 天,刘德芬的体重锐减了11 斤!

  刘德芬的亲生女儿张洁、张红两姐妹,从小跟随妈妈在福利院长大。在她们的记忆中,妈妈总是很忙,“忙得都顾不上我们”。每次,刘德芬给福利院的孩子买新衣服,两姐妹总争着抢着要,刘德芬说:“ 别人遭业(可怜),没有妈妈,应先紧着别人穿、别人吃,你们的妈妈怎会忘了你们呢?”可是,在刘德芬女儿的眼里,“ 妈妈什么时候都最先想到福利院和福利院的老人、孩子”。

  长大以后,张洁虽然在外地工作,但每年刘德芬给福利院老人准备年夜饭时,心疼母亲的张洁总会回到福利院帮忙。已经60 多岁的刘德芬,本来到了该休息的年龄,但她“舍不得!”更放心不下院子里的老老小小,“ 只要一天动得起,我就要照顾好他们。我的老,还能安置;我的小,夜晚还能带。假如说,有一天我老了、不能动了,我也要住到福利院,伴随这群老小,陪伴他们!”如今,话犹在耳,而刘德芬却走了,永远地走了。

   两个未竟的心愿

  人们都说,刘德芬是带着“ 两个遗憾”走的!

  她有两个心愿:一个是“ 想看到老人、孩子住进新盖的宿舍楼”;一个是“想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敬爱的毛主席”。然而,这两个心愿,都没有来得及实现。她走得那样突然,那么放心不下!

  2013 年6 月11 日,端午节前一天。刘德芬正在院里忙着帮老人梳洗,张罗过节包粽子。粽叶刚泡进盆里,她突感不适,随即被院民和女儿送到了武汉市的湖北省人民医院。

  至今,院民苏安凤还记得临走时刘德芬说的话:“我去检查一下,马上就回来给大家包粽子!”没想到,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刘德芬被诊断为肺癌,而且是晚期!听到这个消息,小女儿张洁怎么也不敢相信,平日红光满面、乐观豁达的母亲怎么能患“肝癌晚期”?这时,张洁才回忆起,前年新院民宿舍大楼还在筹划的时候,刘德芬就检查出肺部有阴影,“私下里母亲说肺部有点隐隐作痛。

  然而,为了尽快盖起新大楼,刘德芬硬撑着,一天、两天…… 抬土、堆沙、码砖…… 有时感觉实在心口疼、胸闷,她就捂着胸口坐在一旁,招呼大家“加油干”!她还不时叮嘱工程人员“一定要注意质量”。大家至今依然记得,临去医院的前两天,她还带着大家一起把“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横幅,挂在了施工工地上。后来,直到大楼竣工,这条横幅还悬挂在那里,很久才被院民们恋恋不舍地收起来。

  从住院到离世,刘德芬只经历了短短4 个月。住院期间,刘德芬依然牵挂着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她住院的第二天,院里有老人去世,刘德芬立即逼着女儿从武汉赶回福利院,她说:这时候应该是我守在灵前的,我不能去,你无论如何要替我去磕头、烧纸。女儿只好赶回福利院,替她尽了最后一次孝,之后又风尘仆仆回到武汉。听说小三华因为训练太累,在游泳训练馆角落里睡了一夜,这又让她担心不已。她要孩子把她接回公安县人民医院,跟中华和三华睡在一张床上。

  弥留之际,刘德芬最后的心愿仍是“想再回福利院看看”。临终前一天,虽然已经讲不清话了,但她仍对丈夫和女儿说“要回去……”当女儿听不清,问她“是不想回曾埠头的家?”她用力摆头并摇晃身体,直到女儿问她“妈妈,是不是想回福利院?”她才使劲地点头。

  “ 永远伴随这一群老小”是刘德芬的心愿,也是她的承诺。可是,这一次她食言了。2013 年10 月8 日,操劳一辈子的刘德芬永远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日夜牵挂的福利院。

  噩耗传到福利院,老人、孩子们失声痛哭。魏妈哭得肝肠寸断:“丫头啊,别看我们吃不愁穿不愁,可我们天天都提着心啊,怕你累,怕你病,怕你迟早会扛不住啊!”袁婆哭得死去活来:“丫头,我一辈子嫁了两个男人养了一个儿子,到头来享的还是你的福啊!

  她这一走,好多人老年丧子;她这一走,好多人幼年丧母;她这一走,好多人内心没了依靠。

  在福利院设立的灵堂前,7 岁的三华,不吃不喝在灵堂前守了一天一夜。“ 妈妈在福利院给我们搞事,妈妈是累死的!我想在这里多陪陪妈妈!”

  失去了妈妈的中华,那些天话更少了,她经常一个人心事重重地站在院门口,像一只离群的孤雁……

  刘德芬走了,她带着没有完成的两个心愿走了,但是人们会记住她,永远怀念她……

  女儿张洁在整理妈妈的遗物时,只在她的衣柜里发现了一双价值60 多元的凉鞋,还有几件二三十元的衣服,除此以外,是一个装满荣誉证书的袋子。

  “她是无臂孩子的双臂,她是偏瘫老人的拐杖,喊一声丫头她就成了女儿,扯一下衣襟她便成了妈妈。她一辈子走不出那座乡下的福利院,因为在那个特殊的群体里,抱团取暖她就是火,生火做饭她就是家!”人们还记得2013 年她站在“最美公安人”颁奖典礼现场,高擎半空的奖杯!人们还记得,“刘德芬”一个大写的、久久让人感到温暖的“好人”!

  

陕西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陕西新闻
黄河保护法通过 保护“母亲河”有法可依
  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李京泽 梁晓陕西新闻
今年我省成功应对17轮强降雨实现安全度汛
  记者10月27日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今年汛期,陕西新闻
“监管+”为食品生产企业纾困解难
  10月24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