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关注】民革中央:应尽快启动对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
中国青年网 志愿服务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平台,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近年来,不断壮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社会注入正能量的同时,却经常出现“蜻蜓点水”式的现象,短期化、不规范、供需不对接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让志愿服务之路走得更远、更顺?今年两会上,民革中央带来提案,建议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立法
早在去年9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曾率调研组就“我国志愿服务法制化建设”问题赴北京开展调研。此前,民革中央调研组已先后赴吉林、黑龙江等地调研。
调研中,万鄂湘指出,志愿服务需要规范和引领,需要加强统筹,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一过程中,法制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民革中央调研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调研组看到了各地在志愿服务事业上取得的好经验,也发现了当前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全国性立法缺失,虽然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志愿服务工作,但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持续多年‘难产’。”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为此,民革中央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立法。通过志愿服务立法,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中开展志愿服务意识教育,形成志愿服务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志愿服务光荣的社会环境,使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考虑到志愿服务在体制、关系上的复杂性,建议以法律形式确立志愿服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整合社会力量,尽快启动全国人大对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
健全机制, 解除志愿者后顾之忧
志愿者提供服务是无偿或低偿的,但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本却是笔庞大的支出。民革中央在调研中了解到,资金不足是制约志愿服务的主要资源“瓶颈”问题。民革中央建议,加大志愿服务经费保障。要多管齐下,构建财政经费、捐赠资金共同组成的经费保障网络,明确将志愿服务经费纳入各级政府一般财政预算,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民间组织和社会机构参与专门化的志愿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志愿服务是一项倾注感情和精力的事业。如何激发志愿者的热情,满足志愿者实现自我需要?民革中央认为,建立人性化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十分必要。可以将志愿服务纳入国家诚信体系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健全注册登记和项目管理网络,完善服务时间记录和证明制度,适当参照国外有益经验,让我国志愿者在升学、就业、就医、贷款、养老、晋升等方面享受优惠或优待,加大对志愿者的正向激励,形成回报志愿者奉献精神的社会环境。
此外,为解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避免“流汗又流泪”。民革中央建议积极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志愿服务保险制度,为志愿者提供基本保费,使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公共责任保险得到“全覆盖”,保障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