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陕西气象防灾减灾触角延至乡镇

09.07.2015  19:35

县气象局启动了暴雨Ⅳ级应急响应,现在立刻电话联系各村,提醒大家警惕。”6月23日,陕西省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水,8时30分,安康市汉阴县双河口镇镇长孙延正在镇气象工作站主持召开紧急会议。据他介绍,每次有灾害性天气时,镇政府都能第一时间收到气象信息,并利用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将天气信息告知大家,提前防范。

乡镇是气象服务直接体现效益的重要环节,推进乡镇政府明确气象防灾减灾责任,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让气象防灾减灾触角真正延伸到乡镇,无疑是强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这也正是陕西省气象部门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政府主导 气象防灾减灾机制逐步建成

长效机制是确保防灾减灾效益的关键。陕西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三级组织机构、三支服务队伍、三套业务系统、六项保障措施”(简称“3336”体系)为框架,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省三分之二的市、县政府将气象工作纳入政府考核。

2014年,省政府牵头组织省法制办、应急办、民政厅等多个部门成立联合评估组,对文件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保证“3336”体系建设落到实处。这些举措进一步强化了政府主导推动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的意识。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肯定和重视,各级政府先后制定发展计划,连续三年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建设项目和资金,推动气象服务长效发展,陕西省各级政府对气象服务的投入总量连续多年处于全国前列。

气象部门是防灾减灾的中坚力量,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所以政府推动气象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延安市副市长杨霄表示,与气象部门合作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延安市政府也希望能够继续推动这项工作。

融入发展 推动乡镇政府气象职能法定化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长效机制,陕西省气象部门上下联动,密切关注和跟进省委、省政府推进的镇村综合改革,积极主动和有关部门联合,推动乡镇政府气象职能法定化。目前,陕西省政府已印发各市镇村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将气象公共服务和灾害防御职能列入镇政府职能,为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今年4月初,渭南市大荔县遭遇大风天气,全县40%左右的冬枣大棚被大风吹坏,全县棚架、棚膜、钢管脱销。但在大荔县设施农业面积最大、风力最大的埝桥镇,遭受的损失却最小。在“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气象、广电部门联合在这里开展广播站试点建设工作,预警大喇叭一经建成便发挥了作用。

赋予乡镇政府一定的气象管理职能,打通了气象服务向下延伸的重要一环,将乡镇以下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气象信息传播和需求反馈、气象信息员管理、气象设施巡检等工作落实到乡镇政府,缓解了县气象局事多人少的矛盾,同时理顺了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对口管理问题。推动乡镇政府气象职能法定化使气象改革有机融入地方改革,也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气象工作。”原陕西省气象局局长李良序说。

因地制宜 将气象管理组织体系延伸至镇村

随着政府对防灾减灾重视程度的提升和防灾减灾法治化,陕西多个县气象局与当地镇政府合作共建,因地制宜建立了镇气象工作站,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机构支撑。

在咸阳市三原县大程镇,镇政府负责提供场所和人员,县气象局负责培训工作人员和业务指导。“这样的运行管理模式使镇政府和县气象局能够有效联合、实时对接,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的时效性增强,对外发布渠道畅通。自从有了气象工作站,随时可查气象信息,预警信息被提前发布到各村气象信息员手中,镇政府还未组织,群众就已开展自防自救,进入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大程镇副镇长马强说。

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镇气象工作站+村气象信息站”的基层防灾减灾模式——“耀州模式”已推广至全省。全省所有县(区)政府均成立以分管领导为指挥长的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全省所有镇(街道办)成立气象工作站,18401个乡村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信息传递节点的向下延伸,让气象管理组织体系延伸至镇村。

目前,身兼副乡长和气象工作站站长的气象信息员在陕西有3000余名,以镇村党支部书记、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分管领导、大学生村官为主,全省气象信息员有3.5万余名,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村。与此同时,气象与农业、水利、国土、应急、供电、科技等部门合作,共建市级专家队伍11支,县级专家队伍95支,致力于解决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

(作者:闫靖靖 李涛 刘萍 李东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