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创建从农村到城市的灌区升级版
17.11.2014 09:25
本文来源: 水利厅
整齐的白色建筑、道路两旁繁茂的绿树花草……眼前的景象不是某处生态公园,而是绿化率高达50%的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管理局铜川供水有限公司净水厂。这里承担着铜川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桃曲坡水库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灌区,多年来我们注重水源地保护,挺进城市供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水利工程科学管理,良性发展的新路。” 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管理局副局长康卫军说。
从渭北旱塬到“绿色湿地”
桃曲坡水库是铜川市民的水源地,多年来经过库区管理方和当地群众的努力,水库已从之前的黄土高原变成了如今的“绿色湿地”,这样的变化,让城市人放心饮水的同时,农民也跟着受益。
记者从铜川市区出发,10多分钟后便到达位于耀州区北15公里的沮河水系下游。这里烟波浩渺,碧树琼楼,湖光秀美,清风幽谷,景色宜人,让人在炎热的夏季豁然开朗。这就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锦阳湖生态园。锦阳湖又名桃曲坡水库。这座位于渭北旱塬沟壑地带的水库,总库容572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29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2万亩,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城市供水的中型水利工程。
“20年前,这里经常是黄沙漫天,大大小小的窑洞,而如今已难见到窑洞群了。”桃曲坡水库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李建邦曾在水库枢纽工作多年,据他介绍,水库长期以来受沟壑纵横地形影响,水土流失严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库区栽植刺槐30万株。而如今的千亩果林基地,共栽植经济林木15万株,遏制了库区入库泥沙量,成为全省水库流域治理的典范。“经过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近坝区林草乔覆盖率已由90年代初的20%提高到90%,整个流域森林覆盖率已达73%,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延长了水库寿命,保证了水库安全,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提高。”李建邦说。
从“卖小麦”到“卖面包”
“慨览秦川秀,咏叹漆沮河,吞吐天汉液,汇集桃曲坡。”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陕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铜川水资源短缺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民生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情况下,桃曲坡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走出灌区发展困境?
2001年,当铜川市政府决定将铜川新区的城市供水项目交由社会建设经营时,桃曲坡领导班子果断决策:挺进铜川新区供水市场,围绕“水”字做大、做强水利产业,并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单位由经营源水向商品水业务的转变。同年10月,桃曲坡正式接管铜川新区城市及居民供水业务,开创了陕西省水管单位接管地级市供水业务之先河。
既然接受了铜川城市供水业务,不干则已,干就干好。桃曲坡人先后完成了高干渠9.8公里输水干渠改造工程、净水厂工程包括一期日处理2万吨、8万吨调蓄水池及厂区附属设施。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二期日处理3万吨两条生产线、城区管网工程建设和高干渠第二条输水专线工程建设。自筹4000多万元投资铜川供水项目建设。
通过投资,铜川净水厂供水设施得到建设,新区净水厂供水能力日益提升。管理局先后实现向华能(铜川)电厂、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供水,并成为富平工业园区供水的主要水源。如今,管理局所属的铜川供水有限公司已拥有自来水用户600余户,供水效益不断攀升。
“由单一农业灌溉扩展到城市、工业供水,相当于过去卖小麦,现在卖面包。通过延伸供水产业链,不仅实现了一条龙管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而且还通过城市及工业供水弥补了农业灌溉水费收入不足,保证了灌区正常发展。”康卫军说。
饮水安全最重要
“饮水安全是天大的事,马虎不得。我们所用的设备都是国际上的先进设备,通过24小时不间断检测,把达到标准的水送到每一位市民家里,让市民们能喝上健康水、安全水和放心水。”记者跟随净水厂员工杨丽芳的脚步参观着这家园林式的单位。她边走边向记者介绍,净水厂日处理5万吨水并配有8万吨水的调蓄水池,而且伴随着铜川这几年的发展需求,供水量一直保持着年均20%的增速。
“我们厂最大的特色就是绿色生态建设,你看周围全是绿化带。” 杨丽芳指着满园的绿色告诉记者。满眼望去厂区内的道路绿化面积非常大,几乎达到了厂区面积的50%,做成了一条道路一个特色。标准化的厂房,园林式的绿化。杨丽芳告诉记者,良好的环境也是安全供水的基础。
2013年7月21日晚至22日上午,铜川市普降大到暴雨,桃曲坡库区日降雨量达到110毫米,入库最大流量达到258立方米每秒。大流量入库洪水冲击水库引起“翻底”现象,导致水库泥沙严重超标,库水浊度远远超出新区供水制水工艺的处理上限。新区城市供水面临严峻考验。
省桃曲坡水库管理局局领导分头深入桃曲坡水库和新区水厂,现场指挥开展澄清抢险。从22日14时停止水厂原水输入,16时从高干退水渠开始泄流拉沙,17时开启低洞以20立方米每秒流量泄水排泥。同时要求枢纽管理站加密库水水质监测频次,每小时对水库水质变化进行检测。铜川(新区)供水有限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是向市住建局等有关部门报告情况。二是调配使用净水厂8万立方米调蓄水池备用水,进行供水生产。三是开启备用水源,向新区长宁路以西城区供水。四是对部分工业企业在保证生产的情况下,限量供水。五是组织应急供水抢险队,做好人力、物资和技术保障准备,以便在库水持续高浊情况下抽取表层清水进行生产。六是公司上下进入应急状态,全体职工一律不准请假,严阵以待。
排泥拉沙等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快了库水澄清速度,到23日上午,库水浊度明显降低,原水危机解除,至16时,新区净水厂恢复正常生产,确保了铜川新区安全供水。
“水库管理局供水资产从接收时不足10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5亿元,年供水量从2003年的38万立方米增长到2013年的260万立方米,供水水质全面达标,供水保证率保持在98%以上,保证了城市供水安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康卫军说。
本文来源: 水利厅
17.11.2014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