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榆林美 ——榆林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30.07.2022  08:44

  

  7月20日,在榆林榆溪河生态长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花草中”的景象(无人机拍摄)。 陕西农村报记者 王东宇摄

  7月的榆林,天空分外蔚蓝、清新,惊艳了所有人的目光。

  “蓝天越来越多!”这是近年来榆林人对当地大气质量变化最直观的感受。从榆溪河生态长廊到古长城沿线,从统万城到黄河西岸,从榆林城区到能源化工基地……天空湛蓝,白云飘逸,像一幅美丽的长图。

  这“榆林蓝”来得并非一帆风顺。曾几何时,在一些榆林人的潜意识里,榆林发展了,付出点环境代价是值得的。但这些年,这些观念越来越没有了市场。让百姓看到更多蓝天白云,成了榆林市委、市政府关心的头等民生大事。

   有一种蓝,叫“榆林蓝

  7月20日下午,走在榆林榆溪河生态长廊,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花草中”的景象。规划总长约17公里的榆溪河生态长廊的建设,改善提升了河流的整体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充分完善榆林市城区的绿地系统。由此,榆林市在2019年跻身国家森林城市行列。

  为了守护“榆林蓝”,榆林市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环境监管网格,设置4800余名网格员,专职检查处理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渣土车运行等问题。从2019年启动禁烧散煤工作以来,榆林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2020年榆林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与2018年和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39天和16天,空气质量六项污染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1年,榆林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1,优良天数313天,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稳定保持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

  “空气更新鲜了,环境更美了,生活更舒心了。而今,‘榆林蓝’成为令人羡慕的幸福标配……”榆林市大气污染治理中心主任高凌说。

   产煤不见煤、存煤不露煤

  榆林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扬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扬尘污染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严重影响着全市空气质量。

  2020年,榆林市能源系统按照“铁腕治污”攻坚行动要求,申报29处矿山企业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15处煤矿列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全市600余家企业投资86.6亿元,全面完成环保型储煤场建设任务,建成棚内面积达1022万平方米,地面硬化面积764万平方米。

  而今,从空中俯视榆林大地,遍地蓝色的煤棚取代了原来的裸露煤场。全市基本实现了“产煤不见煤、存煤不露煤,刮风无黑尘、下雨无黑水”的治理目标。

   科技赋能大气污染治理

  科技的力量在榆林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月20日,记者走进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综合管控平台指挥调度中心,中控大屏上跳动着各类数字和光标,全市重点区域的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指标数据信息均清晰显示。

  据介绍,总投资1.8亿余元的“空天地”一体化管控平台,能够对榆林全市所有城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大气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精准溯源,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智慧天眼”和“超级助理”。

  工作人员樊凯向记者演示,远在神木市锦界镇的煤矿企业现场实时画面跃然屏幕上,简单操作即可实现监控画面37倍高清放大,360度无死角实时监测。榆林市共设置了300多个这样的污染源高空瞭望点,实现对企业的全方位监测。据悉,管控平台试运行以来,已累计预警16万次,发现污染事件328起,均已及时交办相关县市区限时解决,处置率达100%。

  此外,管控平台在榆林城区东沙、西沙和高新区搭载了3台半径为5公里的激光扫描雷达,进行大气环境实时扫描监测;建设了覆盖乡镇、工业园区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在市区部分出租车上搭载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让出租车成为大气污染监测的“移动探头”。

   工业废水“变身”生态补水

  “能绿化,能养鱼!” 一边还是黑乎乎的生活污水,另一边就成了清澈见底的清水,一群锦鲤欢快地在绿波青萍间穿梭,水面上还有荷花绽放……

  这是7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榆林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时见到的场景。据介绍,通过“A2O(多段多级进水)+深度处理”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处理后的尾水作为再生水,可用于电厂冷却用水、城市道路浇洒、绿化、湿地公园景观用水等。

  榆林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规模以上污水处理厂2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45万吨/日。同时,榆林市全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14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已全部达到黄河“一级A”排放标准。

  榆林市重点围绕16个国考断面“一断一策”达标方案,对境内389公里黄河干流、2632公里岸线和27条支流排污口进行全覆盖排查,黄河干流75个问题排口全部完成治理,黄河支流154个问题排口已完成治理151个。全市16个国考断面整体水质改善38%。

  多年来,榆林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推动黄河粗泥沙拦沙、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等治理工程,建成了2.2万余座淤地坝,拦截泥沙36.7亿立方米,淤成坝地50多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4万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

   让工业固废重获新生

  一条生产线上,仅有45名工人,每天就能生产出100余万块砖,整个项目年可处置300万吨的矿物固废煤石及建筑固废等,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7月21日,记者来到陕西汇荣禾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煤矸石等矿物固废为主要原料的现代化制砖企业,不仅让工业固废重获新生,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记者在生产线上看到,一个圆形的建筑物内,旋转隧道窑转动宽约13米的“巨轮”,原本的固废黑石经过研磨、注水、配料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彩砖。

  令人称奇的是,该项目引进世界领先技术,生产过程中只需一次点火,就可依靠工业固废的自身能量加热,完成整个烧制过程或者免烧生产。该生产线的电动力消耗节省60%,制品产量却提高了40%。

  在榆林,像这样“吃掉”废煤矸石生产砖块,“变废为宝”的企业不在少数,更多企业家看中看好这一产业发展前景。榆林市也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不断加码,建成榆林市工业固废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全力助推工业固废信息化、实时化、精细化管理。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