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弹性显著增强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更进一步

13.08.2015  11:46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声明,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解读说,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变化,主要目的是解决过去一段时间中间价与市场汇率持续偏离的问题,此项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及其基准性。

  与此同时,业界专家对此次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均一致看好。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央行在市场预期可能再度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日波幅之时,作出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举措,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更进一步,促进汇率弹性提高,从而使人民币汇率政策获得更大灵活性,以应对美联储加息和可能带来的趋势性美元强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志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完善的意义超过扩大波幅,是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中间价的作用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丁志杰认为,中间价的完善不仅一次性消除了中间价的政策性扭曲,提升了国内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还提高了汇率弹性,释放了国内经济活力,为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谈判中争取了主动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对记者表示,过去人民币中间价与交易价关系不大,波幅主要对日内交易有影响。这次改革提出以上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价为基础,将使得汇率日间变化出现一定的相关性,给市场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黄益平说:“之前大多数时间并没有完全利用到2%的波幅,此次中间价报价完善后,人民币汇率会显现出更大的弹性,市场因素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任张明认为,此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过度重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造成过去两年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过快。二是人民币中间价与收盘价的持续背离,既使得汇率背离了市场供求所决定的水平,又不利于人民币远期市场的发展。“8月11日央行的改革举措,一是变得更为重视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定,二是改善了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恰好是对上述缺陷的弥补。”张明说。

  同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98,较上一个交易日中间价下调1136个基点,为历史最大单日降幅。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1162。同时,受此消息影响,离岸人民币汇率暴跌721基点,跌幅达1.16%。

  对此,马骏解释说:“今天的中间价与昨天的中间价相比,出现近2%的贬值,主要原因是今天中间价与昨日收盘价之间的差价大幅收窄。这是由于此次完善报价所带来的一次性的调整,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

  同时,丁志杰也认为:“今天中间价调整属一次性修正,不能误读为官方引导贬值或市场预期贬值的信号。市场过度解读了汇率改革,导致离岸市场贬值幅度明显高于境内。应该说市场把目光聚焦于短期的升贬,而忽视了长期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意义。

  此外,丁志杰还表示,人民币小幅贬值对缓解当前出口压力的作用不大,中国不会通过人为贬值刺激出口;但完善中间价报价方式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可以避免汇率扭曲给出口增加压力。

  马骏也表示,从经济的基本面上来看,我国主要宏观指标都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比如,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7%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仍然高于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高于目前面临较大汇率波动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速。最近的一些情况表明,由于宏观调控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基础设施投资加速,房地产销售改善,我国经济有企稳回升的迹象。另外,我国的经常性项目仍然有顺差,外汇储备很高,通胀率较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在安全区间。我国的这些基本面因素都明显强于一些面临较大汇率贬值压力的经济体。”马骏说。

  另外,马骏称,经过中间价报价的改革,中间价更接近市场汇率,可以提高整个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和汇率的弹性,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为宏观经济创造较为稳定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