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为党组织建设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21.06.2015 10:46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群众不用出门,登录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打电话就能反映问题并及时得到解决和反馈,这是汉中市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民情直通车”机制带来的新变化。汉中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晓林表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以民情快速反映、民求及时回应、民需积极办理、民困全力解决、民怨有效化解为目标,让党员做好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
汉台区东大街街道办事处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是对“民情直通车”机制很好地反映——网络上的阳光服务平台里,街道各社区的居民信息、党群组织、服务事项、代办流程等基础数据一应俱全,实际生活中更是按照每300户或1000名群众的标准分别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每天至少4个小时在网格内来回走访巡察,做好社情民意调查、政策宣传、矛盾排查、应急管理等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或收集到信息及时上传到网络平台,并按照街道和社区的指令及时妥善处置,确保了问题矛盾发现更加主动、处置更加及时,体现了信息化管理的互动性、动态性和高效性。
在网格内活动的管理员,同时承担着为职能部门代理事务、为群众代跑各种事项的责任。居住在市粮食局家属院的龙银萍,老伴患病去世、自己多年下岗、女儿刚上大学,经济压力特别大,向社区提出办理低保的申请。网络管理员汤聪第一时间上门服务的同时,还提出了医保报销、大病救助等解决办法,并协调为龙银萍的女儿申请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帮助龙银萍渡过了难关。
和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相对应的,是洋县磨子桥镇创新的民情报告制度。这一制度更适合农村实际,其精髓就在于由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走访收集信息,通过手机“民情在线综合服务平台”中的民情速报、掌上阅办、拍摄上传等模块,第一时间将群众诉求反映到镇上,有效减少了山区群众山高路远、办事出行不便的负担。洛家村群众孙世勇反映本村80多户群众过河难的信息后,驻村干部冯永真积极协调争取县上以工代赈项目,很快架起了两座铁索桥,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小池村的草莓滞销了,好多草莓不是烂掉就是倒掉。”今年4月,谢村镇民情报告信息平台上一条消息让镇上干部有点摸不着头脑,往年供不应求的草莓今年怎么滞销了?通过走访,原来是网上关于草莓的一些虚假消息让购买者心中有了顾虑。镇村干部立即制作宣传彩页,在主要销售市场对草莓的认知误区进行蹲守宣传,仅用了三天就使小池村群众的草莓销售恢复了往年水平。第四天,果农一边卖着草莓一边向远处眺望,却再也不见不辞辛苦帮他们宣传的干部身影。大家纷纷感叹:“帮了这么大的忙,怎么连颗草莓都没吃就走了?”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镇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为民服务之中,把群众诉求的“问”和“解”有机结合起来,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盼”上赢得民心,这些特点,使“民情直通车”机制成为汉中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张崭新名片。(本报记者 杜朋举)
责任编辑:易寒 审核:雪花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21.06.2015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