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确保清水送京津
汉中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我省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为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送西安,启动实施了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今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开始试调水,汉中是否做好准备呢?日前,记者专访了汉中市委常委、副市长王隆庆。
记者:今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试调水。请问王市长,汉中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试调水做了哪些准备?
王隆庆:面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运行的新形势、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在今年初启动实施了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一是治污标准更高。在汉江干流汉中段8个监测断面的基础上,新布设16个县区界水质考核监测断面,细化县区污染防治责任,确保汉江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在开展PM10监测的基础上,开展PM2.5试监测,全方位防控灰霾,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在抓好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的基础上,全面打响面源污染治理、煤改气油改气和节能减排治污战役,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二是环保执法更严。加强重点企业(单位)在线实时监控,开展水环境、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执法,强化“封江禁捕”和河道采砂管理,对环境违法问题坚决依法查处到位。三是资金投入更多。市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并将中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20%等环保专项资金整合捆绑,用于汉江流域污染防治。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环保事业,今年以来,全市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累计达4.95亿元。四是长效机制更实。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汉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并将工作成效纳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今年以来,汉江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1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指标达标率100%,全市湖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均优于省上考核要求,为一江清水供京津创造了良好条件。
记者:据我们了解,“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不错,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隆庆: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推进有力。一是污染减排成效显著。经自测,前三季度,全市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量占全年任务的85%、82%、95%、91%。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72天,优良率99.63%。汉江出境水质全面达标。二是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善。县县建成投运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27.15万吨、垃圾1650吨。建成村镇垃圾填埋场16个、封闭式垃圾房52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6处,成功创建国、省、市级生态镇75个、生态村131个。群众投劳9.95万人次,清理城乡垃圾2.24万吨。我市西乡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整治汉江堤防120.1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7905.5平方公里,完成造林15.7万亩,新增和改造城镇绿地面积27.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09万亩、汉江防护工程造林345万亩。四是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展环境专项治理行动21次,依法关停11家小造纸企业,限期整改企业21家,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记者:面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的形势和要求,汉中将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三年行动取得的成果呢?
王隆庆: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在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上坚持“三严”、突出“四抓”。“三严”,即准入严控,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上马;日常严管,加大日常监测监察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超排严惩,对超排企业(单位)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坚决依法处理到位。“四抓”,一是抓组织领导。明确政府、部门、企业的环保责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层层夯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二是抓执法监管。采取暗查、抽查、群众举报等方式,强化动态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到位。三是抓考核奖惩。对措施不到位、工作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重点督办,严肃追责。四是抓宣传教育。将汉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引导各级干部自觉履行环保职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环境保护工作深入人心,使保护一江清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