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拔穷根——汉中10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综述

03.04.2020  09:51

  记者高振博陆

  2月27日,省政府发布贫困县退出公告,汉中有8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加上此前已退出的留坝县和佛坪县,至此,汉中10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这片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汉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和速度,向贫困发起猛攻。在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中,64.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9%,汉中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聚力产业就业

  牵住增收“牛鼻子

  2月28日,在城固县小河镇柳树店村,贫困群众在一个山地猕猴桃种植园里绑架子、除草。“这个200多亩的种植园由陕果集团投资400万元建成。贫困群众可以就近在这里务工拿工资,到年底还有配股分红。”柳树店村党支部书记陈军说。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汉中依托自身特色农业,持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让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目前,汉中已形成了以“三统一分”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扶贫模式,“统建共享”为主的茶产业扶贫模式,“三带一促”为主的果业扶贫模式,“村社一体”为主的特色养殖扶贫模式,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带动扶贫模式,电商、光伏、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扶贫模式……户均产业门类达2至3个,特色产业基本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据统计,目前,汉中发展茶园111万亩,水果52万亩,中药材126万亩,食用菌1.76亿袋,生猪、家禽出栏分别达到235万头、1200万只。汉中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万个,覆盖贫困户82万余户次,实现12.1万户产业扶贫户中长线产业全覆盖。

  就业是汉中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一大着力点。针对情况不同的贫困群体,汉中实施公益岗位、社区工厂、示范基地、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定向招聘“七个一批”就业扶贫措施,共计帮助18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补齐民生短板

  确保过上好日子

  镇巴县小洋镇毛垭村贫困群众叶畅琴家的角落里有个小背篓。“以前,出门就是山路,东西背进背出全靠它。”叶畅琴说,“现在家门口通了水泥路,有车来收山货,我们家就不怎么用得上背篓啦!”叶畅琴家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汉中贫困山区交通整体改善的一个缩影。截至2019年年底,汉中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中紧盯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全方位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市所有行政村宽带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电力入户率为100%,覆盖贫困人口67万余人;累计解决20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万人;累计投入上亿元为所有贫困村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汉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集中力量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领域的问题,为贫困群众“兜住”稳稳的幸福。

  截至2019年年底,汉中累计搬迁4.2万户13.6万人,实现入住率100%;在安置点及周边创办社区工厂58个,发展带贫经营主体490个,让搬迁群众有事做、能致富。

  构建长效机制

  努力拔掉“穷根子

  在留坝县城西北方的小留坝村楼房沟,9座风格雅致的农家小院点缀其间。“这是村上的扶贫社与北京一家知名民宿品牌合作开发的。项目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也带来了分红收益。”小留坝村党支部书记夏道华说,“2019年扶贫社给全村农户分红达15万元。

  扶贫社是留坝县首创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它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龙头企业,力求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目前扶贫社模式已经推广到汉中500个贫困村,且在2019年10月成功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汉中着力探索构建一整套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使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防止返贫。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200余个,累计为10.5万户农户发放贷款11.1亿元。建立“四步筛查、三类分治、两体运行、四重保障、一单结算、医联共体、建联管理”的健康扶贫体系,让贫困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少花钱。运用AI和云计算技术,开发“互联网+精准扶贫”平台,对贫困户家庭综合状况进行实时预警。完善“志智双扶”工作机制,持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如今,在汉中的大地上,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脱贫群众的笑脸洋溢着幸福,小康梦正逐步变为现实。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