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多项举措化解中心城区择校热

13.06.2015  12:16
            汉中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系统谋划,创新思路,着力解决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大班额和择校热突出问题,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加快学校建设扩容增量。 为有效解决中心城区因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导致的“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该市实施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三年攻坚工程,第一期工程为2012-2014年,全市累计投资16.8亿元,在市中心城区新建、迁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9所,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添置教学设施设备4.1万件(套),增加学位8750个。第二期工程规划从2015-2017年,对中心城区50所布点规划的学校、幼儿园进行建设,其中:新建6所,迁建2所,改扩建28所,保留提升14所,概算总投资6.9亿元。             ——整合 教育资源提质增效。 将汉四中、七中资源整合,解决了汉四中教学用房不足、校园面积小和择校压力大等问题。原汉四中占地21.5亩、建筑面积15383平方米,原汉七中占地30亩、建筑面积16629平方米,合并后校园面积51.5亩,建筑面积32012平方米,初一、初三放在原汉四中,校本部和初二放在原汉七中。合并后的汉四中,两个校区实行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安排教师、统一教学活动、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评价激励,每年既多招生400余人、多容纳1200人,又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大班额”和“择校热”问题,社会反响较好,学生家长比较满意,成为解决中心城区初中生“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的成功范例。             ——组建教育联盟促强带弱。 将中心城区名校汉师附小与中山街小学、西关小学组建为“联盟学校”,三所学校之间互派校长、教师任职任教,其中汉师附小1名副校长、1名中层干部以及8名教师派往中山街小学和西关小学任职任教;中山街小学1名副校长、5名教师,西关小学1名中层干部、3名教师,派往汉师附小任职任教。实行“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的办学模式,通过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校本培训、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实现学校之间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中心城区择校热。             ——保障就近入学促进公平。 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原则为初中学校合理划定对口招生的小学,实行免试对口直升方式招生。按照“全覆盖、无盲点”的原则,汉台区教体局根据中心城区内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确定和调整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和人数,合理划分学校学区,使域内学校学区更加合理、完善。严格执行新的《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行电子学籍管理,“一人一籍,籍随人走”,遏制学生无序流动。(文/付长林 代百荣)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