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宁强县精准扶贫惠及贫困山乡

18.07.2015  11:08
 

  盛夏时节绿意浓,在汉中市宁强县舒家坝镇宝珠观村委会办公室,村支书孙大勤正忙着填写资料,他说:“全村311户村民,有96.8%的家庭加入了村上的扶贫互助协会,前两天又有2户群众通过协会贷了1万元发展香菇产业,得把相关资料再核实一遍。”农民扶贫互助协会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农民银行”,在互助协会的帮助下,当地农户刘华银、胡明友、王清林等一大批人走上了产业发展致富之路。

   夯实“四项机制”,力促精准扶贫上轨

  “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落实帮扶责任,强化帮扶措施,点对点开展帮扶,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同步够格实现小康。”近日,在该县太阳岭镇青林咀村调研村民致富项目时,县委书记周景祥这样说道。作为包抓联系责任人,他多次来到该村调研,帮助群众解决了水、电、路、村级活动场所等一批实际问题。目前,青林咀村至鸳鸯池村4.5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已经竣工,改造农村电网30余公里,解决了沿线近千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问题。

  该县积极建立领导带头、多方合力、典型示范、党建引领4项机制,确保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县上主要领导定期深入项目村检查指导调研,县级各部门依托“531”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机制,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抓扶贫。县上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社会保障等专项工作组,明确县直各部门包抓责任、镇村具体工作责任和群众主体责任。按照“项目捆绑、整村推进、各尽其能、各记其功”的原则,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政府统筹、扶贫牵头、部门联动、合力攻坚”格局。

  同时,该县坚持示范带动、抓点带面、整体推动,实施分重点、有特色帮扶,以开展系列党建活动为载体,各包扶单位深入包扶贫困村,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

  为贫困党员和特困户捐赠衣物2000余件、大米2588袋、面粉2588袋、食用油1000桶,相继投入慰问金、物资折价200余万元。

   实施“五大工程”,确保精准扶贫提质

  该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和致贫原因,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技能培训、产业扶贫、驻村帮扶、农业综合开发等五大工程,全力以赴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该县县长陈剑彬要求:“要把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到村,把帮扶措施落实到户,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选准符合实际的产业,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该县加强整村推进力度,在12个项目村组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以财政扶贫、部门整合、群众自筹等方式投入资金520万元,实施土地复垦、河堤新修、道路改扩建、农村美化等工程。该县不断提升技能培训力度,借助“雨露计划”培训职业技能学历86人,发放助学补助资金25.8万元,在青木川镇组织扶贫移民搬迁户及贫困家庭适龄劳动力旅游服务专业短期培训290人,组织开展养殖、干果、茶叶、食用菌、蚕桑等实用技术培训22场次,培训人数达到5200人次。以产业帮扶为工作重点,该县突出发展食用菌、干果两大产业,同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中药材、特色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在18个镇(办)149个村3280户发展袋料香菇3922.39万袋,产袋料香菇鲜品3.9万吨,预计实现产值3.14亿元。在汉源等7个镇(办)大田移栽6000亩烟叶。在各镇(办)发展干果林1500亩,中药材2000亩,其他经济作物3000亩,养牛410头,养猪3250头,养羊1560只,养鸡21000只。

  通过驻村帮扶,中、省、市、县包扶单位共成立驻村工作队145个,到村驻点达535人次,投入资金410万元,其中直接投入资金80万元,物资折价53万元,帮助引进资金277万元。18家企业结对帮扶全县18个低收入村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共投入帮扶资金(含物资折价)21万元,积极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农业综合开发中,该县加快青木川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成申报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贷款贴息项目3个,贷款总额4050万元、财政贴息额160.15万元。完成2016至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及优势特色产业调研。规划茶叶、食用菌2个产业项目,实施茶园改造1800亩,建成生态农业观光园区2个,建百吨茶叶加工厂3处。

   通过“四个借助”,实现精准扶贫增效

  该县借助多方力量,在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互助协会、移民搬迁、土地流转等4方面入手,巧妙打开扶贫工作局面。

  该县通过“一事一议”,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将财政扶贫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捆绑使用,按照1:5的比例规划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启动实施的27个整村推进项目村,累计完成财政扶贫资金投资2300万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980万元。

  通过建立村级互助协会,该县全力破解资金难题,在27个整村推进村启动互助资金协会18个,占全县互助资金协会总数的67%,累计发展会员1905户,协会资金总额464.85万元,累计发放借款675万元,支持1420户群众发展产业。结合移民搬迁工程,该县先后建成扶贫、代赈、陕南移民搬迁等集中安置点12个,集中安置居住偏远、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群众,同时鼓励贫困户在县城及集镇上楼安置。

  借助土地流转,该县制定出台《农村土地流转奖励扶持办法》,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规模化经营土地、创办产业基地,采取合作开发、反租倒包、土地入股和“大园区小业主”的模式,积极推进土地连片、整组流转。围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全县已向园区、基地、种养大户等流转耕地4.1万亩,林地2.2万亩,为产业基地规模扩张、园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博睿        审核: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