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汉阴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连续四年把教育工作列为监督的重点,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工作视察等方式,持续发力;县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有力推动了城乡一体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奋进。
持续监督,凸显县人大常委会民生情怀
2012年以来,连续四年的监督,4份调研报告、4份常委会审议意见、3份视察意见……这些数字折射出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对教育工作的“偏爱”。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以及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难”等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越来越强烈。汉阴县人大常委会把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纳入监督重点,2012、2013年连续两年对“双高双普”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2014年对教育资源整合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2015年对初中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期间先后组织对学前教育工作情况、高中教育工作情况、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情况开展了视察。教育事业的发展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未来发展,汉阴县人大常委会连年持续进行监督,目的就是每年促进解决几个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强化督办,确保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到实处
力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在先后开展的“双高双普”、教育资源整合等教育工作调研中,不断要求县政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强化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0355亿元,完成了39所重点中小学、14个镇中心幼儿园校舍及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寄宿学校投入,全县重点寄宿制学校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加快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使“蛋奶工程”和“营养计划”并轨实施,覆盖率达100%。
力促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县人大常委会为教师队伍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学科不配套、流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督促县政府及教体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汉阴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规定》《汉阴县中小学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工作办法》等文件,不断完善教师招聘、补充、培训和校级领导选拔任用等制度,确定了教育资金、教师编制由教体局归口管理机制,为教育系统增加编制206名,落实省市级教学能手补贴、边远山区教师生活补贴政策等措施,全县教师队伍管理进一步强化,有效激发了全县教师队伍活力。
力促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是老百姓关心的重点热点,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对高中、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开展了视察,县政府及时办理落实常委会视察意见,大力实施“教育教学管理暨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推进教育精细化管理,教育质量稳中有升。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14年,全县参加高考人数达到1875人,是10年前的5.5倍;二本以上录取人数686人,是10年前的7.8倍;2015年参加高考人数1659人,二本以上达线人数713人。初中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大力支持,推动教育资源整合
2014年,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调研过程中,发现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中存在两大突出问题影响工作的推进,一是学校硬件建设不足,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整合后办学需求。二是山区学校撤并难度大。山区学校撤并后,增加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少数家庭有抵触情绪,影响教育资源整合的推进。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县人大常委会一方面要求县政府加强学校硬件建设,配齐学生公寓、餐厅等辅助设施,另一方面发挥代表作用,做好宣传引导。一是广泛宣传。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各种场合,常委会领导耐心细致的向群众宣讲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积极主动做群众工作;二是召开通报会。在2015年年初召开人代会期间,组织山区代表召开教育工作通报会,由教体局局长就教育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及优势向代表进行汇报;三是督促出台惠民政策。研究制定学生交通补贴、营养餐、住宿生补助等措施,减轻群众负担;四是组织参观。组织代表和边远山区学生家长参观学校建设,亲身体验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代表与群众联系紧密广泛的优势,积极向群众做好宣传引导,彻底打消了部分家长抵触情绪。
截止目前,汉阴县共撤并学校55所。高中学校由原来的5所调整到现在的2所,初中学校由原来的19所调整到现在的11所,高、初中学校布局已基本结束。小学布局调整与县域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先建后并,分步实施,由138所调整到现在的94所,稳步撤并了44所非完全小学,全县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近年来,汉阴县人大常委会持之以恒地依法监督和倾力支持教育发展,县政府有力办理落实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建议,汉阴的教育事业取得全面新进步。教育优先战略得到落实,教育投入明显加大,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更趋均匀,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在今后的监督工作中,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关注并全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奋进。
(柳传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