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大力推进稻油全程机械化
近日,安康市汉阴县进入秋收季节,各镇纷纷开镰抢收秋稻。在蒲溪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军开着他的联合收割机正在为村民刘遵义家为收稻谷,看着一亩地10来分钟就收完了,老刘笑着说:“这个铁家伙还真管用,前面吃稻穗,后面粉碎稻秆,稻粒直接流进编织袋里,省时、省力还省钱。”
从“牛拉人扛”到“全程机械化”
水稻、油菜机械化作业在汉阴县的稻、油产区已推行多年,但大多只是在个别或几个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受“两山夹一川”自然地貌的限制,土地较为分散、流转不畅,生产布局不统一,机械化的发展缓慢、程度不高,加之当地青壮年普遍选择外出“淘金”,农村劳动力紧缺,懂一定机械操作技术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数。
“要转变我县水稻、油菜传统生产耕作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汉阴县委副书记刘飞霞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推进稻油全程机械化发展,必须想方设法突破困局。”
蒲溪镇先锋村的李军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3年10月,他注册成立了汉阴县蒲溪镇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代耕”、“托管”、“流转”三种灵活的服务模式将农户136亩分散田块集中起来,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136亩水田进行机械化育秧、插秧、整田、统防统治、机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水稻可节省200元生产成本,实现了节本增效。
“眼前这片水稻从翻犁土地、育秧到栽种、施肥,再到现在的收割,全部采用机械化生产,不仅节约人力物力,还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李军说。全程机械化耕作的稻田平均亩产达1050斤,比预期产量亩均高出200斤左右。
近年来,省、安康市相续提出实施“陕南稻油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工程”和“安康月河农业园优质粮油产业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汉阴县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优先补贴,多购多补,多渠道争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资金,以强化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完善合作社服务功能。
李军告诉记者,“蒲溪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0人,拥有固定资产100万元,建成了500余平米的标准化农机库,拥有水稻联合收割机、机动喷雾器、旋耕机、油菜直播机、脱粒机等各类农业机械71台。合作社成立两年多来,机耕面积5000余亩,机收水稻4000亩,机收油菜1200余亩,合作社共计收入140余万元,农户减少开支100余万元。”
目前,汉阴有注册农机合作社8个,从事耕种收农业生产的农机合作社5个,农业园区注册2个,销售环节注册1个,有会员85人,机械102台(套),其中大型机械28台(套),能从事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2个,为“抱团发展”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传统农业作业,水稻、油菜种植成本为每亩950元左右,这还不包含农户本人的劳动力。通过稻油全程机械化作业,水稻种植成本在每亩640左右,油菜种植成本在每亩570元左右。去年,合作社代耕的水稻每亩均产1100斤,农民毛收入1430元,代耕的油菜每亩均产350斤,农民毛收入980元,有效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从2013年开始,汉阴县积极协调各农机合作社与汉阴新鑫米业、红星米业等企业签订无公害生产订单,由企业统一供种,分别按每公斤高于市价0.5元收购稻谷。保证了企业原材料供给,让原材料生产环节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确保了原材料的质量,也使农产品有销路,农产品价格有保障。既解决了企业原材料供应难,又解决了“粮贱伤农”的问题,实现了农户、合作社、企业多赢的效果。
农户认识到“订单农业”使种粮稳赚不赔,纷纷增加转包土地加大经营规模,一大批中小规模户成长为流转大户。而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的连年实施,农户农机保有量持续提升,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带来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订单农业”的全新模式。
截至目前,汉阴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8万台/套、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1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21.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25.5%,实施机械耕、种、收面积占实际耕地面积的31%左右。全县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5个,社员85人,户均增收2000元。
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说,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小型农业机械的引进和使用,培育8个农机合作社,在陕南率先实现稻油全程机械化,破解制约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走出一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记者 郑斐 通讯员 何友军 贺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