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阴:靠勤劳编织幸福梦的补鞋巧手朱成志

30.10.2014  18:34

    西部网讯( 通讯员 欧定扬)当你走进汉阴,在县城中心南大桥头西侧树荫下,天天都可以看到整齐地摆放着几个小凳子,两把竹藤椅子,一个补鞋机和一个装满各种针线、钉锤、钳夹、鞋底、鞋跟等用具的木箱补鞋擦鞋地摊。 “师傅,这拉链头不会咬了,帮我整整。” “师傅,我这鞋帮脱胶了,帮助粘粘。”“好的,好的,您有事先去忙吧,等会儿修好了您再来取吧!”这正是朱成志师傅夫妇补鞋摊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场景。

    六十多岁的朱师傅夫妇家住安康汉滨区大竹园镇大雁村,来汉阴修补鞋子已经四五年了,他们每天6点多起床,先在家简单地随便弄点吃的之后,8点钟准时拎着工具出门摆摊,几乎一整天都坐在小板凳上干活,直到夜幕降临才收工返家。不管冬夏,不论晴雨,他他们每天都会按时县城中心南大桥头西侧的树荫下支起补鞋摊,这一小方天地就是他们谋生劳动的地方,他们每天要在这里补鞋、擦鞋辛苦工作10多个小时。每年只有过年才休息两三天。下雨时立两把大伞,天冷就多穿件衣服、提个小火炉。天天补鞋、擦鞋从未间断。

    朱师傅告诉记者:“刚开始在这里摆摊,来擦皮鞋、补鞋子客人不多,赚的钱勉强可以维持生活,后来情况明显好转,生意逐渐好起来。除过我们老两口自己生活开支以外,一年下来还能结余好几千块钱。我们并不是非搞这个擦鞋补鞋摊儿不可,两个儿子也孝顺,但是孩子也有他们自己事情,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总是想到要靠儿女,总不能坐吃山空。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们是农民,可以靠自己的一双手为客人擦擦皮鞋、补补鞋子还是能够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觉得自己不仅是用双手为他人擦亮了鞋子、补好了鞋子,提供了方便,还能够自食其力生活,也为孩子减轻了负担,更有意义的是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传承发扬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革命传统,我们既不麻烦自己的儿女和亲戚朋友,也不麻烦国家、麻烦政府,这样的劳动生活我们觉得很踏实、很开心。

    记者感言: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有人干。我们的社会大家庭不仅需要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医学家、教育家,也需要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同时更离不了清洁工和擦皮鞋、补鞋子、修雨伞这样最普通的劳动者。正是有了这样众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才使得我们的社会如此的和谐、稳定、温馨、美满。让我们向同朱师傅一样的所有劳动者学习,在不同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切莫因善小利微而不为。一定要勤勤恳恳、端端正正为人,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事,不虚华、不浮躁。从力所能及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已达到集腋成裘,积少成多,积善成德,从而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