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梵净山下的创新脱贫启示录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龙 尧
图|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 凯
时值隆冬,“脱贫攻坚贵州行 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第二天,媒体团的记者们来到铜仁市江口县。
从寨沙侗寨看“乡村旅游扶贫”与“金融扶贫”融合发展的新成效、从梵净山如意大道看沿线居民靠路脱贫致富的大成果、从全县电商建设看农村电商如何让老百姓脱贫致富......江口向全国网络媒体的记者们展示了一部梵净山下的“创新脱贫启示录”。
图为媒体记者在铜仁市江口县寨沙侗寨采访时合影留念。
金融扶贫扮靓美丽乡村
走进梵净山下的江口县太平镇寨沙侗寨,青石板铺成的生态路直接连接到各家各户的门口,一栋栋整齐干净的侗寨木楼围绕着高大的钟鼓楼,散发出新时代美丽乡村文化的和谐乐章。但寨子里的杨桥天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环境脏乱差,生活盼救济”的国家级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一千元,很多村民不是去梵净山抬滑竿,就是去外面打工。寨里的适婚女子基本都会往外嫁,外面的女孩也不愿嫁到寨里来。久而久之,寨沙侗寨被形容为“青山绿水好地方,只见大哥不见嫂”的光棍村。
图为媒体记者在铜仁市江口县寨沙侗寨采访。
如今,依托“群众贷款,政府担保,银行放贷,政府贴息”的全能扶贫模式,寨沙侗寨共建起62户独具特色的侗家木楼,在巍峨的梵净山下和蜿蜒的太平河边,寨沙侗寨发展起了乡村旅游。2015年,寨沙侗寨全年接待游客8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2.8万元,全寨76户人家全部实现脱贫。“政府+公司+协会+农户”四位一体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寨沙模式”。寨沙也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金融扶贫乡村旅游产业示范村”、“中组部党建工作组专题调研点”、“贵州省100个文化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图为媒体记者在采访中认真做记录。
记者怎么看?
荆楚网记者张城:由政府专门投入资金成立梵净山担保公司当中间人,分别为银行和农户贷款做担保。这种“寨沙模式”,虽然是小投入,但绝对是大作用。“既能让银行敢放贷,又能让老百姓敢贷。”江口的“寨沙模式”很值得我们湖北的武陵山区借鉴,同样的少数民族区域,同样也拥有青山绿水,“贵州经验”值得看!
一般模式的建立都是从无到有,从部分到全部。而“寨沙侗寨”推翻了这种旧样板,建立了将整个寨子同时整体规划的新样板,除了需要在扶贫工作中的创新精神,也需要很大的魄力。
图为媒体记者在铜仁市江口县如意大道寻佛点采访。
梵净山的“脱贫致富路”
梵净山如意大道项目,是2015年建设的一条将公路的基本功能与江口的佛教、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结合的旅游景观生态路。这条路不仅提升了梵净山旅游品牌形象,还被老百姓称作“脱贫致富路”。因为建成了如意大道,江口县到梵净山由原来的一个多小时车程缩短到现在的十几分钟,沿路开发的六个景点更成为游客休憩的圣地。
图为媒体记者采访脱贫致富农家乐老板陈岗。
八闹沟陈港看中了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在路边办起农家乐,卖起了当地特色的江口臭豆腐。仅一年时间,年收入就从之前的一万多提高到十几万。如今,来梵净山的很多游客都会在路边停下吃吃江口的臭豆腐。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公路沿线新增的农家乐数量已达到52家,带动就业670余人。沿线5个村,共有贫困户318户,580人,利用该路修通后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大棚西瓜、草莓采摘等产业,目前已实现了37户,138人脱贫致富。
图为媒体记者在铜仁市江口县寨沙侗寨采访致富农户。
记者怎么看?
中国网记者魏博:我去过很多贫困地区,比如甘肃古浪县,内蒙的库不齐沙漠,9年前还和公司专门到过毕节。这次回来,让我很欣慰是贵州还非常好地保留了青山绿水。很多地方的发展,都是牺牲了生态达到的富裕,而贵州的脱贫工作,从昨天的花茂到今天的如意大道,路边的水都是非常清的,贵州在脱贫工作中所展现的生态理念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多彩的贵州,处处都是好生态。
图为媒体记者在铜仁市江口县电商扶贫云舍示范点采访。
电商扶贫——脱贫新方向
由于交通、信息、物流等客观因素制约,江口县丰富的资源多年来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除了本地人的“自给自足”,基本没有其他销路。不敢多种,不敢多产,再加上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当地经济发展缓慢。
如今,通过网上搜索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农家乐,就能找到云舍村各个农家乐的店名、位置、电话、特色菜和剩余床位数。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凝聚了贾小华等驻村干部多个日夜的心血。为了给村民增加收入,云社舍村驻村干部贾小华想尽了各种办法。结合云舍当地适合发展文化旅游的实际情况,最终他看中了农村电商。在云舍发展电商,并不那么顺利。村民基本不会用电脑,之前也很少上网,即使教了他们,很多村民还是不会实际操作。于是,贾小华便与六位驻村干部“一不做二不休”,为村民搞起了电商“一条龙”服务。
图为铜仁市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电商农户通过淘宝进行销售的商品。
通过统计把商品信息做成信息模版放在“扶贫云”和“互联网”上,资源整合后整体对外推荐,既方便了外来旅客,又增加当地收入。近期,为解决村里的两个难(买东西难、卖东西难),村里还建起了淘宝网店,为村民提供了方便,游客叫好,村民也叫好。
通过培育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70余家企业进入阿里淘宝、贵州云等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经营活动,销售紫袍玉、木雕工艺品等20多个大类100多个小类商品以及进行餐饮住宿网上订餐订房服务,江口的网上营业额平均每月能达到340万元。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开起网店或小商铺,形成了“信息互通互联,买卖方便快捷”的良好局面。2015年10月,江口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电商扶贫试点县。
图为媒体记者在铜仁市江口县电商扶贫云舍示范点体验线上购物。
记者怎么看?
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要能让那里的人们相信踏实肯干的致富带头人。而这些人,很多就来源于我们的驻村干部。我感受到了贵州从上到下在扶贫工作中干部们非常高的素质。交谈过程中,他们对自身工作的熟悉程度,各项工作细节的清晰程度让我吃惊。我相信这与他们平日里在扶贫工作中踏实认真的干事是分不开的。扶贫要精准,而精准的落实就需要这样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