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昌隆重举行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10月8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本省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动员部署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共授予江西省科学技术奖150项(其中,自然科学奖45项,技术发明奖14项,科技进步奖91项),表彰获奖科技人员854人,获奖单位229个。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出席会议,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易炼红讲话,省领导毛伟明、赵力平、吴晓军、马志武、汤建人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出席会议。
易炼红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向关心和支持江西科技事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顽强拼搏、奋勇争先,江西省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重大技术攻关再创佳绩、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壮大、创新发展动能加速成长,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易炼红表示,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首要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系到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找准瓶颈制约、合力攻坚克难,奋力迈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更大步伐,为江西实现“作示范、勇争先”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易炼红指出,要在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上扎实用力,用足用好现有平台,大力争取更多平台,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努力用好世界VR产业大会成果,着力构建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引领、产业创新平台为主干、各类创新平台优势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要在汇聚高素质创新人才上竭尽全力,在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真心实意尊重人才,不拘一格招引人才,突破陈规使用人才,加快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动力澎湃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在促进科研成果顺畅转化上开足马力,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进一步落实转移转化政策、创新转移转化模式、提升转移转化服务,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促进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的产业化。要在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上凝心聚力,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增加科技创新投入、营造浓厚氛围,加快构建更具比较优势、更富生机活力的创新生态,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更加温暖的阳光、更加甘甜的雨露和更加肥沃的土壤。
易炼红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始终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知难而进、奋力拼搏,谱写了一曲曲勇攀高峰、气壮山河的胜利凯歌。全省科技工作者要增进家国情怀,永葆赤子之心,把初心嵌入民族伟业,把使命写在红土圣地,回答好科技创新的“时代之问”;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懈追求真理,潜心创新创造,坚守科研诚信,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让创新精神、科学精神薪火相传,使赣鄱大地英才辈出、人才济济。
出席会议的省领导、院士与全体获奖代表合影留念,并给部分获奖代表颁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陈焕文同志代表获奖人员在会上发言。各设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及科技局局长;赣江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及创新发展局局长;省直管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科技局局长;省直有关单位和省属有关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及科技处处长;省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省属科研院所、部分企业、科技园区、工业园区主要负责同志;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共计500余人参会。
总体来看,2018年度江西省科技奖励项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更加紧密。据统计,在推荐奖励的91个科技进步奖项目中,第一完成单位为企业的有32项,占比35.2%,企业连续8年获得科技进步奖总数第一。在150个三大奖奖励项目中,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有50项,占比33.33%。二是科技创新效果日益明显。据对14项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63项技术开发类项目的统计,新增利润达200.15亿元,节支经费达157.32亿元,新增税收达54.27亿元。科技进步奖项目中,应用开发类项目占69.23%。三是财政科技投入作用不断显现。全部奖励项目中,获得市厅级以上科技计划支持的达92.31%。四是高层次创新团队日趋年轻化。全部获奖项目完成人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73.65%,45岁以下人员占64.99%,获奖人员平均年龄44岁。五是项目评审更加科学公正。着力把好项目受理关、评审纪律关和技术保障关。在形式审查工作中,从严把关,杜绝了拼凑报奖、重复报奖、中间成果报奖和搭车报奖的情况。在专家抽选工作中,实行“三自动一回避”管理模式,自动随机选取专家、自动发送短信通知、自动确认评审专家,专家信息对工作人员实行回避,操作记录全程留痕。在评审组织工作中,初评和复评全部采用视频方式进行答辩,评审全程录音录像,保障了专家质疑、提问的高效、及时衔接,提高了答辩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