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和平区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坚持以创建双拥模范区“八连冠”为牵引,聚焦支持部队调整改革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整合军地资源优势,创新双拥载体,深化双拥内涵,加大政府投入,整体提升双拥创建水平。
着力打造双拥文化品牌
筑牢双拥工作群众基础
通过开设政府网站、设置双拥示范标识和深入群众宣传等多领域、多载体、多渠道,让国防教育进机关、进连队、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2015年,区财政投资近3000万元,将八一公园打造成辽宁省第一个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公园内陈设退役飞机、坦克、大炮,新建22组军事主题雕塑,成为面向社会开放的国防教育示范重要基地。区政府还将具有双拥历史传统的八一社区“双拥楼”打造成“双拥博物馆”。
构建“互联网+精准双拥”新模式
促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
依托“互联网+”项目,实现双拥工作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目标精准化和服务载体智能化,全力提升服务质量、效率水平,全面实现军民共融、共建、共享。
织密双拥组织网络,强化组织支撑。构建起以区双拥办为轴心,建立100个以街道办事处为延伸节点,以行业、部门为横向牵动网,以基层社区及社会组织为辐射基点的横向贯通、上下联动的基层双拥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帮助部队解决科技练兵中的疑难课题2个;援建军营流动图书室、阅览室5个;为支持部队开展科技练兵,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培训各类人才62名。
驻区27个团级单位和20个基层连队与街道、社区联片共建,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以开发式扶贫为重点,建立对口扶贫机制,通过开展科技、教育、医疗扶贫活动,帮助31户贫困优抚对象脱贫,共资助42名贫困学生就学,帮建2所希望小学。该区还研究出台了《优抚工作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实施意见》,为服务对象提供医疗、生活、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五个一”行动,为全区烈军属等重点优抚对象送上一笔节日慰问金、一副对联、一份服务卡、一床棉绒被和一个家庭医疗保健箱。
增加资金投入
为部队和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
和平区现有伤残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军烈属、参战参试、无军籍退休职工等优抚对象和涉军保障人员3000余人,占全市优抚对象的三分之一,是全市保障人员最多、区级财政投入最大的区。2015年,累计发放优抚对象抚恤金3459万元,发放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退休费7369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602万元,发放退役大学生复学补助491.6万元,发放退役士兵自主就业补助829.6万元。安排部队子女就读重点中、小学85人,通过招考安排随军家属到社区26人,对口安置机关事业编4人,为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生活补助120万元。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全部安置到公务员岗位8人。计划安置退役士兵26人,推荐到区城管局、公安分局协警、行政执法局等用人单位80余人。新接收军队移交第六批无军籍退休退职工作人员318人。
完善扶持机制
拓展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新渠道
建立联培联训机制,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以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为抓手,建立了与东北大学、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区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联培联训机制,对退役士兵进行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同时,把退役士兵培训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连续三年,每年列支60万元,有效保障了技能培训的经费支出。
建立创业项目推荐机制,优选创业项目。积极发挥政府部门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科技局、招商局和国家级科技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等部门,主动向有愿望的退役士兵推荐了创业项目。
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创造良好创业环境。协调市场监督管理局、国税局等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3年内按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协调盛京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创业退役士兵8万-50万元小额度无息贷款。
建立创业维权机制,保障退役士兵权益。通过各街道司法所,建立退伍军人创业就业涉法维权中心,维护退役士兵合法权益,对退役士兵创业就业中涉及的劳动合同、工薪纠纷等涉法问题进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