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 铭记党恩

15.05.2018  11:24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沧桑巨变铭记党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云南的成功实践

  光明日报记者任维东张勇

  当上百个彝族过山号和牛角号一起吹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体育场顿时成为欢乐的海洋。

  近日,一场名为《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的大型文艺演出,为楚雄建州60周年大庆献上一份情深义重的厚礼。这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的各族儿女,通过《红火楚雄永远跟着党走》的激情表演,传递出对楚雄60年辉煌成就的自豪和对党的无比感激与热爱。

  自此,云南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均迈过了“一甲子”。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云南的成功实践,使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对外开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云南现象”和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拥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5个特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4%,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之一。一直以来,云南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都深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大省,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为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云南不断出台一系列加强民族工作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在全国率先实施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率先制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地方性法规,率先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特殊政策,率先实行“三免费”义务教育,率先提出并实现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省直部门都有一名厅级领导干部,大力推进兴边富民等一系列扶持发展工程,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全省保持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族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作为一名白族人,我深深感受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民族团结对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作用太大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五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春霞对民族团结有着很直观的认识。她工作的这个社区,就像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社区内,白族、回族等14个民族长期和睦共处,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集中扶持,但与全国、全省发达地区相比,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底子薄、起点低,经济社会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为了改变穷困落后面貌,云南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至2017年间,实施了兴边富民、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3年行动计划。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3个边境县(市)18个乡(镇)、78个行政村(社区)投入18亿元,实施抗震安居、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等工程,覆盖684个自然村、3.87万户13.08万人。

  2016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着力实施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确保“直过民族”聚居区18.73万户、66.7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60年的奋斗,硕果累累。最近五年,云南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和10.7%,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教育文化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之初,云南省的拉祜族、独龙族等“直过民族”群众还在通过结绳、刻木记事,许多少数民族地方的教育文化事业十分落后,人口素质普遍较低,这也是导致这些地区经济社会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科教兴滇”的方针,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推进学前免费教育,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目前,全省学前教育继续向普及化、优质化方向迈进,义务教育实现由普及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普通高中向特色化、多样化发展转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0年的65%提升到2016年的82.6%。

  与此同时,云南省大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全省每年安排专款用于世居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和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并启动实施了民族文化“双百工程”,一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局面日益巩固。云南还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积极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制定了《文化产业“走出去”三年行动计划》,民族文化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目前,云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正如云南省委书记陈豪所说,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和脱贫攻坚工作中,云南省委深切感受到了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脉搏心声,更加坚定了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念。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5日01版)

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