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样本”看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总书记曾这样动情的说道。
从插队知青到大国领袖,40多年来,习总书记在扶贫上花费精力最多,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近距离体察了民生疾苦,对贫困有着切身体会。
在河北,习总书记的脚步从正定县、再到阜平县……在不断的躬行实践中,总书记决战贫困的经验不断丰富,扶贫论述逐步深化。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总书记多年扶贫工作的实践精华和智慧结晶,以“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为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径,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成为中国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方略。
精准扶贫,践行“习式理念”
在精准扶贫方面,河北始终坚持践行“习式理念”。
河北现存310万贫困人口,不少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任务艰巨。河北省明确了“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思路,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彻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习总书记曾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看望贫困群众 资料综图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面对这样的减贫局面——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山区,那里基础设施薄弱,生存条件较差,社会事业滞后,脱贫难度很大,因病因灾返贫的几率较高。
只有扶出产业,才算扶贫扶到家。目前,河北省已在扶贫攻坚“三大片区”分别明确了产业布局。
一方面是在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结合山区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核桃、苹果、红枣等特色林果经济,培育一批加工企业,丰富和拓展林果业休闲观光功能和生态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是在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种养业和设施蔬菜。
此外,还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积极打造环京津蔬菜基地、奶源生产和肉类供应基地,主动承接京津高新成果孵化转化,加快发展有机农业、休闲旅游、冰雪体育等绿色低碳产业。
从被动“伸手要钱”到主动干事创业。河北省提出,今年要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使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家股份合作制实体,让多数贫困户成为股东。
贫困县在脱贫路上孕育新希望
村民正怡然自得地晒太阳 南方网王瑭琳摄
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是一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全村共245户563人,其中,贫困户190户525人。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骆驼湾村成了老人留守的村庄。2012年12月30日,习总书记来到阜平县考察骆驼湾村时,村里的状况让他十分挂心。
不过,通过精准扶贫,找准定位,骆驼湾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建成百亩苹果种植基地,养殖牛、羊、鸡、猪等家畜家禽,大力发展“互联网+特产”网络销售平台等服务业,主营农副特产。2015年,该村人均收入已达3000元,有48户共131人脱贫。
顾家台,是习总书记阜平之行走访的第二个村,距骆驼湾约3公里。
自精准扶贫以来,2013年底顾家台村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并紧紧围绕旅游业大力发展苹果种植、食用菌种植、药材种植、手工业经济及其他特色增收产业,加快发展农家院经济,打造特色旅游乡村。
很快,顾家台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1045元增长至2014年人均纯收入3140元。
实施精准扶贫的,不止是这两个村子。
易县正把“黄土变成金” 南方网王瑭琳摄
为推进精准扶贫,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习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是脱贫攻坚史上的伟大创举,发展生产脱贫更是重中之重,能最大范围地覆盖贫困区域、贫困群体,变“输血”为“造血”,也是河北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对于有着“贫困大县”称号的易县来说,“产业扶贫+合作社”模式是其一大亮点。
所谓“合作社模式”,就是让农民通过土地、资金、劳力等要素入股,成立农民合作社,实行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入社的农民可以依靠入股要素拿到流转金、分红和工资。
生活好起来了,村民很是开心。 南方网王瑭琳摄
“以前我只能靠种玉米来赚一点小钱,但是现在我用家里的4亩地和5000块钱入股,还在合作社打工,三年后就能拿分红了!”今年71岁的台底村村民陈电英(音),向记者说这话时,老人家的眼神一直明亮着。
精准扶贫,使易县在15年成功实现了全县56800贫困人口脱贫出列。
正如绿泽农林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宏伟所说,园区内的贫困村不仅仅是“脱贫”,而是“断贫”。
精准扶贫,诚如“河北样本”,践行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河北脱贫攻坚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