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大穿越”系列报道之一】陕西“1号公路” 造福百姓的脱贫致富路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魏佳 钱金库) 黄河沿岸是陕西省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清涧、延川等革命老区就集中在这一区域。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指出,一些老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老区还有数量不少的农村贫困人口,我们必须时刻挂在心上。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经过两年多的加快建设,一条绵延828公里,连通陕北与关中的“沿黄观光路”即将全线贯通,这条被称为当前陕西“1号公路”的交通动脉,将积极助推黄河沿岸地区的城镇布局、产业培育、精准脱贫,惠及200多万群众。从今天(8月22日)起,《陕西新闻联播》推出《“沿黄大穿越”系列报道》,今天请看第一集:《陕西“1号公路” 造福百姓的脱贫致富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流经了一个大写的“几”字,而南下的那一“竖”,正与我省紧紧相连。随着黄河漕运的逐渐衰落,沿岸地区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强调,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抓紧,又要算好投入产出账,让基础设施改善产生明显效益。对总书记提出的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要求,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沿黄公路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之一,通过这条路将陕北老区与经济发展较好的关中片区连通,进而和全国相通,对我省加快脱贫攻坚,实现追赶超越意义重大。这条北起府谷县墙头乡,南至渭南华山脚下,全长约828.5公里的沿黄公路,纵贯我省榆林、延安、渭南、韩城4市12县,与9条高速、13条国省干线连接,也把壶口瀑布、洽川湿地、华山等50多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成为陕西打造沿黄经济带和旅游带的重要依托,它也被不少媒体称为是当前陕西的“1号公路”。
每年八九月份,正是花椒采摘的季节。延安市宜川县马树坪村村民赵军田,开着面包车行进在刚刚修好的沿黄公路上,他要把从韩城找来的采摘工接到家里,这一趟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宜川县马树坪村村民赵军田:“以前那就绕的远了,得到西边宜川那一路找人,起码得4个小时。”
沿黄公路在晋陕大峡谷段有28公里,这段路悬河而建,地势最为凶险。赵军田所在的马树坪村距黄河仅200米,是这段悬崖路唯一连接的自然村。全村有13户、39口人。在沿黄公路修通以前,从村子去最近的城市,需要翻三座山;想买袋盐,都要骑一个多小时的摩托到镇上去买。赵军田说,他家种植了40多亩花椒,过去由于交通太差,只能卖给小商贩,价格被压得很低。
宜川县马树坪村村民赵军田:“今年这段时间刚开始就是(每斤)38、39块,好一点(每斤)40(元),今年估计(收入)在8、9万10万左右。”
路通了,村民们赚钱的胆子也大了,在靠近村口的地方,已经有村民谋划着要盖新房,建农家乐。
宜川县马树坪村村民付长红:“高兴么,很高兴么,(再)弄个其他小商店了,村里的面貌也改新改新,以后再不是以前的那个马树坪了。”
沿黄公路是一条脱贫致富路,更是一条产业振兴路。在这条路的沿线遍布着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红枣、核桃、花椒、冬枣,甚至大闸蟹。随着公路通车,这些昔日藏在大山中、黄河里的绿色农产品也被更多人所了解、走进更大的市场。
在渭南市大荔县,渔民王晓春家养殖的1000亩黄河大闸蟹,今年国庆节前就能上市。王晓春说,以前这里就是一片野河滩,虽然黄河水产在市场上非常紧俏,但由于运输不便,很难大规模养殖。随着沿黄公路试验段的提前通车,他的养殖基地一下打开了销路,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旅游观光。
渭南市大荔县渔民王晓春:“环境也好了,交通这么方便,我准备再次追加点投资,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一个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基地。”
渭南市大荔县副县长卢高昌:“现在通过这路修了以后,带动着物流、信息流和客商,外省的都在这儿搞养殖。所以我们养殖这一块面积也是不断的扩大,我们的品种不断的增加,南美白对虾、我们的中华鳖、还有大闸蟹,这都是我们这么多年陆陆续续增加进来的。”
沿黄公路还是一条旅游观光路,从北到南串联起50余处人文与自然景观,为黄河旅游打开了突破口。这条兼具交通和旅游双功能的“高颜值”公路,构建起了陕西东部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黄金”线路。
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振海:“它更是一个文明之路的开通,是个旅游大产品的昭示,是一个文化体验的必由之路。”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徐明非:“能够把一些藏在深山的一些旅游景点能够展现出来,把有我们地方特色的产业从这条路带动出来走向全国。相信这一条很有震撼力,也充满了魅力的这样一条沿黄公路,不仅仅是成为陕西的一个亮点,也成为中国大地上重要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