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劳动法改革引骚乱 17万抗议者与警察喋血街头

01.05.2016  09:32

  在法国里昂,防暴警察与示威者冲突对峙 新华社发

  4月28日,在法国南特,几名抗议者在催泪弹的烟雾中穿过 新华社发

  由劳动法改革草案引发的“黑夜站立”示威活动28日在法国多地演变为严重暴力冲突。法国官方当天发布消息说,24名警察在冲突中受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

  全法范围的抗议活动始于今年3月,当时法国政府推出劳动法修改草案,希望通过增加工作时长、赋予雇主更多用工自主权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抗议者认为法案威胁“工作安全”,损害劳工权益。相关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指出,法国社会高福利模式带来一系列积弊,改革势在必行,但触及面广,难度大,折射法国经济社会进退两难的困窘。

  马骁(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酒瓶石块对阵催泪瓦斯

  巴黎街头,部分蒙面年轻人向警察投掷酒瓶和石块,警方则发射催泪瓦斯还击。

  “我谴责那一小撮不负责任的人的暴力行为。”冲突发生后,法国总理曼努埃尔·瓦尔斯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发文,力挺警方。

  除巴黎外,南特、里昂、马赛和图卢兹的示威者当天也与警察爆发冲突。法国内政部长贝尔纳·卡泽纳夫对媒体表示,共有124人被逮捕。

  据法新社报道,28日当天全法至少有17万工人和学生走上街头,参与抗议。还有一些工人通过罢工表达他们对改革法案的不满。航空业和公共交通系统成为示威活动的“重灾区”,巴黎奥利机场五分之一的航班被迫取消。

  法国各地的抗议初发于3月7日,随后不断演大。抗议者要求法国政府撤回劳动法改革草案。3月31日,抗议规模达到一个高潮,据法国官方统计,当天全国共有39万人参加抗议活动。

   刺激就业还是剥削劳工?

  法国政府则表示,法案旨在鼓励企业雇佣更多员工,促进就业。

  统计显示,法国当前经济形势严峻,2015年经济增长仅约1.14%,而失业率则在10%左右,年轻人失业率更高达25%。

  改革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延长工作时间,在保持每周35小时工作制基础上,允许企业灵活调整,在极特殊情况下可将最高工作时长延长至每周60小时。同时雇主在解雇员工时可以享有更大自主权。

  反对者认为法案根本不能创造就业,反而会威胁员工的“工作安全”,损害劳动者权益,特别是对女性和年轻人。

  年轻人和学生是此轮抗议声浪的主力之一,他们的不满来自法国的“学徒制度”。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研究员赵晨介绍说,“学徒制度”源自欧洲中世纪传统,年轻人进入职场前先向师傅“学艺”,类似于实习生,但在出师前薪水微薄。赵晨说,“年轻人会想,师兄一周工作35小时,我却有可能要忙60小时,因此当然反对改革”。

   新闻内存

  法国劳工问题积重难返

  精英欲改革,民众不买账

  二战结束后,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盛行,逐渐成为所谓“社会福利国家”,企业不会随意解雇劳工,劳工权益受工会和政府保护。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福利制度使得国家经济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首先是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社科院欧洲所副研究员张金岭说,西欧的薪资水平本已非常高,算上各类福利支出,企业为一名员工的实际支出可能达到其工资的2至3倍。

  再者,用工模式僵化。法国劳动合同分为没有固定期限和有固定期限两种,即便是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雇主想在合同到期后终止续约并需提供充分理由,否则将赔付巨额补偿金。

  此次改革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放宽雇主的解约自由裁定权,比如企业效益不好可作为解约的合理理由。

  “进入90年后,欧洲许多国家就已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国家,德国在施罗德政府时期就已采取了弱化工会、政府对企业的限制,提高劳动时间,延长退休等措施。”赵晨说,“然而法国在这方面改革一直进展迟缓。

  通过渐进方式进行改革已成为精英阶层的共识,然而普通民众并不买账。

  “2009年萨科奇政府曾推动过一轮与德国类似的改革,但结果是他下台了。”赵晨说,“现在这场社会运动对政府,也是很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