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战疫的法治底色 ——深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线出击全力奋战综述⑥

02.03.2020  20:12

  

  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直接考验一座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其中,法治建设是最重要的"必考题"之一。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法治,是深圳显著的城市特质之一,也是深圳战疫的鲜明底色。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防控疫情的九个要点要求,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全链条发力,为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疫情、为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注入新的实践内涵。

  法治思维贯穿始终,战疫大考检验法治政府法治城市建设水平

  依法战疫的理念,贯穿于深圳疫情防控的全过程。

  疫情警报拉响,"法治键"即时按下:依法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系列防控措施立即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全面有序铺开。医疗救治、管控布防、物资调配、信息发布等各项防控工作,从一开始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抓紧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和配套制度,推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法治力量、提供坚实法律支撑和有力法治保障。"

  战疫伊始,市委书记、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组长(总指挥)王伟中对各级各部门提出明确要求。

  1月26日,农历庚子年初二,按照市委要求,依托市司法局力量组建的疫情防控工作法律服务组火速到位,为全市依法防控疫情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服务。

  "疫情防控也是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大考。"市长、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常务副组长(常务副总指挥)陈如桂强调,要全面提升法治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效能。要依法有序防控,不忘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忘保护市民的人身权、人格权和财产权。

  "党委政府是疫情防控沿着法治轨道前进的重要'推手',我们在这过程中要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深圳市政府法律顾问室处长袁中毅说。

  

  作为法律服务组的具体牵头人,袁中毅向记者介绍,法律服务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法律依据并进行法律论证,对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予以把关;二是为各部门的行政行为、执法行为提供法律指引和指导,对不合适的措施予以纠偏,确保各项措施在满足防疫需要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三是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普及法律知识,从而动员市民配合政府及行政机关落实好各项管控措施。

  

  返深人员配合检疫

  战疫当前,深圳多年来努力推进的法治政府、法治城市建设体系效果显现。

  1月27日上午,成立不到24小时的法律服务组,就将一份关于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依法开展有关方案的报告,提交至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并获批准通过。该方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梳理了政府在人员隔离、紧急措施、疫区宣布、调用征用、应急处置、流动人口管理、交通卫生检疫、信息发布、群防群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定职责和权限,确保关于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和相关措施从一开始就于法有据。

  1月28日,2.8万字的"深圳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工作指引》编制完成并发布。《工作指引》对防疫主要涉及的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治安、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明确了基本原则和查处要点,并详细列明相关法律依据,第一时间为执法机关更新了规范执法的"导航图"。

  疫情防控全流程依法合规,各项工作更加科学、严谨,有序、有力。

  依靠法治手段解决问题,营造全民战疫良好环境

  疫情防控,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面众多,影响深而广,需要每个个体行为、市场行为依法依规,才能夯实打赢这场防疫硬战的基础。

  善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这是袁中毅从事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工作一个月来的最大体会。他说,深圳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环境不断完善,依法防疫已成为全市各个层面的基本共识与行为准则,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也普遍增强。

  行有循而不乱。

  新冠肺炎是不是法定传染病?如果患者拒绝隔离怎么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的法律依据何在……

  释疑解惑,法律当先。1月28日,深圳率先在全省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法律知识问答》亮相,梳理出疫情防治、政府管控、刑事责任、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52问",并逐一给出法条、条例解释和行为指引。

  

  进出小区配合检疫

  2月2日,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向在深企业、深圳市民、来深人员发出《告知书》,将政府的防控要求、个人如何防护、社区防控的措施以及需要个人和企业配合的工作进行了有充分法律依据的明确告知。

  深圳司法部门对延迟复工、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防控、临时征用、确诊病例信息公开等事项进行了充分的法律分析,并给出法律意见。

  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开通了线上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公证服务、司法鉴定在线云调解等战疫不打烊的举措,行政复议也可通过邮寄方式提出复议申请。

  

  依法助企,共克时艰。深圳充分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各级各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加强政务服务和企业行政许可办理的法律指导和服务,依法科学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尽快达产,让机器响起来,让生产线忙起来。同时,督促企业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四个到位""八个落实",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依法战疫,需要软解释,更需要硬约束。深圳加大疫情防控执法司法力度,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有关法律法规,突出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

  摘口罩朝工作人员吐口水,被治安拘留10日;确诊后隐瞒疫情发生地行程,被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予以立案侦查;利用口罩等紧缺防护物资进行诈骗,被判刑10个月……对各类涉疫情违法行为和犯罪活动,深圳严格惩处、决不手软。

  据统计,疫情防控以来,深圳警方已查处涉疫情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0余宗,缴回被骗资金逾500万元。与此同时,深圳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通力协作,对涉疫案件快侦、快捕、快诉、快审。

  善用法治,刚柔并济,引导市民遵法守法,引导社会依法防疫,法治成为深圳增强全社会"免疫力""战斗力"、营造全市全民战疫良好环境的最强武器。

  深圳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李伟舜认为,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各级各部门在法治轨道上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共同抗疫,依法行使行政紧急权力,同时在框架内充分尊重和维护市民的基本权利,表明深圳公权力机关和人员的法治能力水平逐渐走向成熟,市民所表现出来的法治素养同样值得称赞。

  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2月7日,深圳市人大代表郑学定领衔提出了关于在抗击疫情中加大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有关建议,得到20名代表的附议。其中,郑学定建议将个人疫情信息隐瞒者列入失信黑名单,进入深圳市征信系统。

  这一提议,被4天后出台的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所采纳。

  一共22条内容的《决定》,以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出台,不仅以法治方式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支持并授权政府根据需要采取必需的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更从人大的层面强化市民在疫情防控中的相关义务,并明确法律后果。

  

  "这就解决了很多法律真空的问题,体现了深圳整个城市运行、城市治理过程中的法治思维。"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市知联会会长谭刚评价说。

  依法防疫,前提是有法可依。这是对一座城市法律法规体系是否完善的一次全身"体检",鞭策深圳查缺补漏,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2月26日召开的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吹响了全力推进法治示范城市建设的号角,并再次强调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地方立法,突出务实管用,从源头上防范和消除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源头被指与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有关。最新消息显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已经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纳入今年的立法计划,并于2月25日公布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该《征求意见稿》一方面在全国率先贯彻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精神,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同时尝试创新可食用动物的"白名单"。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法治营商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滕宏庆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立法突破,也是深圳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的体现。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危机中能否遵循法治是衡量一个城市法治成熟度的关键。深圳通过这段时期的严格依法防疫,彰显了城市法治的深度和宽度。"滕宏庆说,法律服务组坚持对重大防疫决策合法性进行校验,人大、政府、司法机构等主动或联动出台系列指引明确和纾解疫情衍生的法律问题,律协、公证、仲裁等专业组织敢于担当法律职业角色,慈善、救援、义工等社会团体与社区街道基层社会组织共同响应治理,市民遵守特殊时期特殊义务等等,都证明了深圳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法治示范城市的水平和担当。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战疫特别报道组 肖意 陈晓薇 陈小慧 崔霞 甘霖 綦伟 林捷兴 陈雯莉)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