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与互联网思维研讨会举行

10.09.2015  10:58
        9月8日,由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法治报道与互联网思维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人士认为,互联网正在将人类带入一个与“理性顶峰”工业文明完全不同的新时代,新时代的特征是“不确定性增强”,人类的灵性将得以释放。以“大脑图谱”研究为标志,“人机合一”有可能诞生新的物种。对于未知世界,研讨会呼吁以包容开放的姿态,迎接新文明的到来。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和阿里巴巴副总裁俞思瑛表示,互联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带给时代的颠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可能是精神层面的。工业时代社会学、政治学包括法学的基本假设和原理,正在被无情地颠覆。人类需要有勇气迎接这种挑战,以包容开放的姿态积极学习应对,锻造一种“鼓励探索未知”的文化。

        北京市网贷协会秘书长郭大刚和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孟晔指出,在工业文明之前,是一个经济上供不应求的时代;工业文明首次出现了“供需平衡”的概念,但由于需求的差异性,供需从来没有匹配过;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一切,“别人给我的,正是我所需要的”成为可能,而“成为可能”的前提是互联网让“信息过载”。

        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已经超出了个人驾驭的能力,法治报道同样也必须顺应这种趋势。法制网总编辑蒲建安、无讼传媒主编范否,结合新媒体实践,畅谈了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法治报道的感受。他们认为,在移动互联高度发达、信息高度过载的环境下,“读者”这一概念应被“用户”取代,新闻的生产流程应该重构。

        法制日报社社长邵炳芳在研讨会上指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生存环境,受到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巨大冲击。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改造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经营业态。虚拟社会的秩序构建、治理方式的创新、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互联网思维,也离不开法律思维。转型与突围的困惑,如影随形,也渗透到了法治报道领域。就像互联网基因中的“迭代效应”一样,互联网时代法律的变革也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方努力,摸准脉搏,把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