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潼关法院: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助推阳光司法
近年来,潼关县人民法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多措并举打造阳光司法,实现了自身服务能力、审执绩效指标、人民满意度不断上扬。
提高效能 信息系统显神通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院投资了60余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聘请专业网络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全面实现法院管理信息化,为我院审判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潼关县法院院长贺军杰告诉记者。
“原来我到法院查询案件程序复杂,询问案件进展状态要在法院各个部门跑来跑去,累得很。现如今,在法院一楼大厅的LED审判执行系统上,只要点击鼠标,进入案件查询系统,不到一分钟,就可以了解自己的案件状态,案件进展情况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潼关县的李先生深有体会地说。
今年6月17日上午9时,审判长王淑娥敲响法槌,宣布开庭。这是潼关县法院民一庭在该院一楼科技法庭以网络庭审直播的方式,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该院部分人民陪审员现场观摩庭审。此时,网络庭审直播开始运转,记录下庭审活动中每一个环节。庭审中,庭审现场秩序井然,法官审理思路清晰、法律用语规范、驾驭庭审自如,书记员庭审笔录流畅、准确。在庭审现场之外,群众可在电脑、手机上点击陕西法院公众服务网,即可观看到庭审现场。庭审直播不仅与现场同步,而且画面清晰,声音流畅,现场情况一览无遗。
庭长王淑娥坦言:“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就可进入网络法庭,法官的庭审细节及过程都可以尽收眼底。所以每一次庭审,都让人有如履薄冰之感,不敢有丝毫马虎。”王淑娥在开庭前认真阅卷,反复研究案情,准确归纳争议焦点,整理询问提纲,做足了庭前“功课”。
庭审结束后,观摩庭审的陪审员表示,法院实行网络庭审直播后,能让广大网民不到现场都能“旁听”。这一举措,不仅利于广大群众对法院审理案件进行监督,也是法院在法制宣传上的创新,更能增强群众对法院司法公正的信心,希望法院将网络庭审直播案件长期开展下去,营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助力管理 信息科技打基础
潼关县法院将信息科技运用于日常管理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工作的开展。
走进潼关县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不停地播放立案工作流程图、民事审判工作流程图、刑事审判工作流程图等。一条龙办公,规范化服务,置身其中,亲切感扑面而来,信任感油然而生。为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潼关县法院向各个业务庭室配备了现场执法记录仪,用于司法文书送达、案件现场执行等司法活动,提升了审判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司法公开与公正,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一流的设备更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该院党组通过聘请省市法院审判管理执行指挥中心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网络人才来法院授课,并手把手地教会法官干警操作。经过法官干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如今,全院实现了网上办公办案,审判、人事和政务事务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潼关县法院案件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案件质效跃居全市法院前列。
副院长王永林告诉记者:“我院审判系统应用过程中,凡是新收案件均能按照要求扫描入网,司法公开告知书制作率达到每案2.15份,裁判文书审查率、上网率为100%,案均扫描页数为51.85页,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节点的审批、管理实现网上办理,审判质效考核的基础数据都能实现网上提取,审判系统应用达到了省院要求的各项指标,有力地提升了司法公开。”
“以前请个三天假,最少也得半天时间,这还是运气好。领导不在,请个假也挺麻烦。”该院政工科长冯永龙说,“现在,信息化运用后,我们要请长假,只要在网上请假模块按要求填写,发给主管领导,主管领导通过网上签字后再发给院长,几分钟请假条手续就办妥,方便得很!”
记者从该院办公系统上看到,在办公系统应用中,请假模块已使用了81人次,用车申请50次,物品领用44人次,计算机设备领用56人次,新闻更新269次,子栏目及时更新,公文流转常态化。
“过去冗繁的手工操作,现在点一下鼠标就出来了,各项管理系统看得清,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侯云峰十分感慨。
规范化活动 提升审判效率工作
自全省法院司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将司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司法能力、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的重要途径,一系列出实招的措施迅速铺展开来,促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和审判执行工作有序平稳运行。
该院按照省市法院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司法行为查究工作。全院法官干警结合自身实际,聚焦六难三案,开展六查六纠,认真进行对照检查深刻剖析。部门召开座谈会,形成问题清单,进行公示,逐项整改销号,部门和个人的对照检查材料报活动办备案。活动中,积极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对征求的建议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保抓领导、责任部门,明确任务要求和时限,力求取得实效。
采访中,记者从近期一份统计表上看到,该院通过扎实推进庭审、裁判文书和案件质量三评查活动,截至目前,全院共完成庭审评查21件,优秀示范庭8件;裁判文书评查完成50件,优秀20件,良好30件;案件质量评查完成65件,优秀15件,良好50件。通过有效开展隐形超审限案件清理工作,并加大延长审限、扣除审限事项审批管理力度,截至目前,共清理隐形超审限案件10件,剩余3件正在进一步清理当中,确保在7月底前完成全部清理任务。通过加大对退出本次执行程序执行案件的排查力度,对有执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及时采取措施,提升司法公信,截至目前,已执行到位340余万元,完全执结率达到60%以上;通过执行部门加大了对涉金融、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利用媒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挤压被执行人生存空间,吸引全社会的目光聚焦执行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贯彻省市法院提升审判效率会议精神,不断提升司法公信。省市法院提升审判效率会议后,该院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召开全院法官干警大会传达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周密安排部署。对省法院修改审判质效评估指标的通知精神进行全面解读,明确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升优势指标权重,尽最大努力减少法院人均结案数等客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提高简易程序适用率、案件调撤率和结案率,有效缩短案件办理周期。
在提高案件质量,提升服判息诉率工作上,该院认真落实约谈上诉人制度,积极做好判后答疑工作,减少上诉案件数量,有效降低发改率。同时,改革审委会议事制度,建立民事行政案件审核小组落实审委会过滤机制,减少审委会讨论案件数量,让院领导和审委会委员直接参与案件审理,还权予合议庭和独任法官,发挥合议庭和独任法官能动作用,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另外,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影响整体工作的关键指标进行经常关注,如结案率、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发改率、裁判文书上网率、未结隐性超审限案件等指标要随时关注并及时进行提醒通报。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76件,审执结188件,结案率为68.12%。
“创新不停顿,公开不止步,潼关县法院将千方百计提高审判执行工作效率,确保案件质量,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全力提升司法公信,以阳光、透明、全面的司法公开换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不断地推进潼关县法治梦的建设。”潼关县法院院长贺军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