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法院:推动人民陪审工作良性发展
千阳:充分发挥陪审员职能
千阳县地处陕西关中西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千阳县人民法院共有干警37人,其中一线办案法官13人,年审执结各类案件900多件。为了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千阳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贴近百姓、了解社情民意等独特优势,让人民陪审员全程参与、监督司法,有效发挥纽带作用。
科学管理让陪审工作有位有为
千阳法院为了提高陪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庭审前,主审法官详细介绍案情和相关法律法规,并留出充足时间让人民陪审员阅卷;庭审中,主动征求人民陪审员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人民陪审员充分的发问时间;评议时,由人民陪审员先发表意见,然后由审判员、审判长依次发言,保证人民陪审员意见不受干扰,避免“陪而不审”、“陪而不议”的现象发生;每一件有人民陪审员参与的案件审结后,都会及时将判决书、调解书送到人民陪审员手中。这些举措,以实际行动尊重了人民陪审员的劳动成果,也让他们感觉到了极大的职业尊荣。人民陪审员老李就常常给人说,参加陪审工作后,不但觉得自己是个有用之人,还体会到了很大的成就感。
在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审普通程序案件的基础上,千阳法院还积极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到案件执行、当事人接待、诉讼调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等事务中,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熟悉社情民意、容易与当事人沟通、善于化解矛盾等优势。
合理安排让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
杨法官是千阳法院的一名审判长,在该院将医疗专业人民陪审员引入医患纠纷案件参审后,杨法官明显感到轻松许多。今年3月,杨法官在主审一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对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分歧很大。身为医师的张利受命担任该案人民陪审员,在庭前交换证据阶段,张利对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书进行了专业解析,逐一化解了当事人心中的困惑。最终,在合议庭主持下,该案得以顺利调解。
让人民陪审员的专业知识、经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积极运用到化解矛盾纠纷、帮助审理案件中去,是千阳法院陪审工作的又一特点。该院将刑事、民事案件按照案件性质进行分门别类,结合人民陪审员的职业特点、兴趣爱好等,合理安排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确保人民陪审员发挥专业特长,与法官形成互补。针对婚姻家庭纠纷、赡养纠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未成年人犯罪等案件的特点,选聘来自妇联、医疗、社会保险、教育等单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女性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充分发挥她们耐心细致、性情温和、善于和妇女儿童沟通的特长,使案件的处理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学习培训让陪审员素质得到提高
2014年11月,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工人坠楼死亡事件,死者家属不收尸,带了30多名亲属与开发商理论,由于家属情绪激动,双方差点打起来。人民陪审员老张知道情况后,马上前往介入制止,并以这几年在法院学习研讨和陪审过的案例以案释法,最终促使双方情绪逐渐稳定,不再采取过激行为,开始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调解。随后,张老趁热打铁,及时与法官联系,一起从法理、情理方面耐心地为双方释法析理,帮助双方提出解决方案,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人民陪审员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不同阶层,为了帮助人民陪审员提高业务技能,千阳法院为他们订阅了相关司法期刊以及审判业务资料。该院还开展了庭审观摩、经验交流、案件研讨等活动,力求直观、生动地帮助人民陪审员掌握诉讼程序。同时还鼓励人民陪审员大胆地参与司法案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实践来提高履职能力。
2014年,千阳法院人民陪审员参与调解、审理的案件达179件,陪审率达到93.23%。人民陪审员向法院提供当事人及财产信息118人次,见证执行活动54件次,接待当事人65人次,参与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3件。
西乡:让基层人民陪审“根深叶茂”
今年4月,西乡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考核组法官分头对新任命的30名人民陪审员进行任前约谈。大家坐在一起谈工作、拉家常,谈问题、解疑惑,认真听取各位人民陪审员对法院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各位新增人民陪审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
看似一次普普通通的谈话,却让人民陪审员心里踏实了很多。从这次谈话中,他们不仅清楚了自己的职责,还了解到了法院已经联系有关部门对陪审工作经费的落实情况,以及年底法院还将结合全年陪审数量、能力及综合表现评选优秀人民陪审员的情况,心里的疑惑去掉了,工作的信心增强了,感觉到这次谈话是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
发挥法官的作用,同时调动人民陪审员的积极性,双方合力,依法依情依理共同处理民事纠纷,是西乡法院一贯的做法,这种做法在西乡这个山区县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我和张帅是邻居,之前关系也很不错,发生这事大家都不情愿,看在马书记的面子上,我同意张帅提出的赔偿方案。”2014年10月20日上午,拄着拐杖的吴泽在法庭上爽朗地表示。经西乡法院峡口法庭法官和人民陪审员马建华多方努力,成功调解了一起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让本已破裂的邻里关系重归于好。
2014年2月起,吴泽受雇于邻居张帅,在为张帅家建房过程中不慎跌落,导致右脚跟粉碎性骨折(九级伤残),二次手术治疗在即,因对赔偿事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造成两家关系紧张,从此矛盾不断。小火星可能引起大火灾,小矛盾可能酿成大纠纷。西乡法院立即想到了马建华,由于老马在当地很有威望,广受村民信任,加之不辞辛劳的上门劝说,使双方的态度有所软化,为调解打下了基础。
作为汉中市人大代表,马建华对农村这类纠纷处理有着自己的见解:“相邻之间的纠纷,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面子等因素,同时也要用正能量积极引导,才能在法律的原则下得到很好处理。” 西乡法院在实践中,一方面吃透案情,一方面对症下药,对每起案件都精心挑选合适的人民陪审员,充分利用其易于拉近与当事人关系、熟悉当地社情民俗的优势,既能说法论理,又能疏导沟通,从而使很多民间纠纷从源头上得以根本化解。
汉滨:陪审工作走向规范化
2014年,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累计参加陪审1680件次,陪审率达到98.27%。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基本上都确保至少有1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与此同时,陪审工作也逐步走向规范化。
“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陪审效果向良性发展
2014年5月,汉滨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王锋在审理王某强制医疗案时一直拿不定主意:“被告人有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法官也不好甄别,合议庭如果能有专业背景的人士参加就最好不过了。”在苦思冥想之时,他忽然想起了人民陪审员王小康。王小康是一名心理学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他参与陪审,一定会对案子处理有很大帮助。”想到这里,王锋心中便踏实了不少。
庭审中,王小康针对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将其在平时生活和在案件中的表现,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得头头是道,最终促成了该案的顺利解决。事实证明,让人民陪审员在法庭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十分有利于案件的处理能达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部分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专业领域都非常熟悉,参与审理这起案件,也让我觉得自己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发挥。”庭审结束后,王小康充满成就感地说道。
为了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最大效能,汉滨法院进一步完善选任、参审、管理、保障四项机制,规范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面向社会公布选任名额、条件和程序等相关事宜,严格按照选任程序开展人民陪审员增选工作。选任人民陪审员时优先考虑任用人才库内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知社情民意的人员,确保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引进到人民陪审员队伍中来。
汉滨法院从选任人民陪审员时,就严格把好“质量”关,把那些工作能力强、专业素质高、陪审激情高的人员选拔进来,及时把履职不力的人替换出去。2013年7月,汉滨法院首次提请区人大免去了4名不适宜继续开展陪审工作、无故不参加庭审的人民陪审员,大胆探索建立了人民陪审员的正常退出机制。
汉滨法院还建立了“专业人民陪审员库”,根据人民陪审员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职业特点、参审方式,将他们归类为不同的专业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在汉滨法院,专业人民陪审员弥补了法官对某些专业领域知识缺乏的不足。”汉滨法院院长邬一波说。
“轮流排期与灵活调配”相结合,参审机制向科学发展
2013年5月,汉滨法院共有75名人民陪审员。同年底,汉滨法院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19个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试点法院之一。该院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制定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改革。截至2014年9月,汉滨法院增选了66名社会阅历深、工作经验足、综合素质好、代表性较强的人民陪审员,从而建成了多元陪审“梯队”,圆满完成了“倍增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人民陪审员的数量增加了,接下来的事就是如何使用好、管理好这支队伍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该院确定了“轮流排期、灵活调配”的使用原则。从2014年1月1日起,刑事、民事、行政等业务庭在审理普通程序案件时,要求各承办人必须在兼顾行业背景、知识背景、居住区域以及陪审案件类型等特点的基础上,实行“轮流排期”,具备了实施随机抽取的雏形;对涉及专业性强的案件,调配使用具备专业特长的人民陪审员参与,基本实现人民陪审员均衡陪审、专业陪审。另外,考虑到陕南山区的地理特征,该院七个基层法庭在辖区范围内实施“固定排期、就近使用”的陪审原则。
同时,该院还建立陪审工作保障机制。充分保障人民陪审员庭前了解案情,庭审中可直接对当事人发问,评议案件时人民陪审员需对参审案件充分、明确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人民陪审员可只对案件事实认定进行调查和发表意见,消除人民陪审员因案件专业性太强而导致不会、不敢、不愿发表意见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