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报:洋县全力治污,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

30.01.2015  11:48
      日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股清流正滚滚注入北方广袤的大地,给受水地区带来了勃勃生机。作为水源地汉江流域的洋县,近年来采取了关停污染企业、城市污水净化处理等措施,确保流域生态安全,让汉江水清澈甜润,润泽北京。

关停污染企业,鼓励企业节水改造
        洋县龙亭是蔡伦的封地,有悠久的造纸历史,但为了保护汉江水资源,洋县毫不犹豫地关闭了贯溪、黄安等地一批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目前,该县境内已没有一家造纸企业。但这一强力举措的直接后果是,全县9万亩、年产量1751.2万公斤的龙须草销路不畅,农民年减收千万元以上。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要求的水质和水量,洋县全面加强了汉江流域污染源治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排污改造,玉虎化工、盛华冶化、尧柏水泥、秦洋酒业等高耗水单位,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开展节水改造和污水处理回用,累计整顿关闭29家高污染造纸、化工企业。

      水利环保部门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登记,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拒批高污染、高耗能涉水企业,禁止在汉江沿岸新设排污口,大部分工业企业均实现污水零排放。

      2012年底,该县投资11750万元,采用氧化沟工艺,建成污水处理厂和51.5公里管网,日处理污水2万吨,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类标准。同时,投资5100万元,完成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一批环保设施,城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县域内汉江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

强化河道治理,让汉江保持畅通
      汉江在洋县境内绵延84公里,占汉江全长的5%、陕西过境段的13%。从2012年开始,该县紧抓汉江综合整治的历史机遇,按照“规划引领、节点打造、分期实施、全面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研究谋划了洋县“一江两岸”工程。汉江综治防洪工程开工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完成干流治理5.2公里,主要一级支流胥水河堤等22公里。

      在加强河道清障治理中,推行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清除河道堆积物32处28万立方米,复平河道碍洪堆积物6.8万立方米,疏浚河道27.5公里。组织专项执法行动,关停取缔违法采砂点八处,拆除设备16台,封存砂石分筛作业料台14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两件,严厉打击禁采期偷采行为。

      另外,洋县清除河道垃圾16处2300立方米,建立了以沿江镇、村巡查、环保、住建、交通等部门分类指导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河道专项整治,有效规范了河道采砂秩序,让汉江始终保持畅通。

做好水土保持,为山川披上绿装
        洋县以保护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质、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为目标,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累计治理小流域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98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350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37500亩,完成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

      华阳、关帝、金水等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民,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发展厚朴、枣皮、板栗、核桃等农林特产,累计形成经济林48000亩。

      从2002年开始,洋县积极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十多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27.2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9.81万亩、荒山造林14.64万亩、封山育林2.8万亩。经过努力,该县构筑出了一道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大大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如今的洋县,群山叠翠,万岭葱茏,森林覆盖率在65.5%以上,水源区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控制。

      在做好水土保持过程中,该县积极倡导全民护水,坚持开展“保护汉江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镇村建立了“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垃圾处置机制,农村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

      该县还持续开展“保护母亲河”宣传,桑溪、金水河、溢水等汉江河支流所在镇、学校、机关坚持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打捞白色垃圾和动物死尸,有效地保持了河流的清澈。

      洋县渔政站与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筹资十万多元,向汉江投放鱼苗40万尾。在鼓励渔民摒弃不合格的捕捞方式。

      同时,洋县重拳打击破坏水游生物生态平衡的违规行为,近年来,共收缴电鱼机25台、地笼68张,罚款、批评教育近一百人。通过持续治理,汉江重新焕发出生机,水质自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