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科技创新促农业提质增效

24.03.2015  16:26

2015年3月20日《陕西日报》第6版

      本报讯(记者 郭妍 通讯员 张恤民 刘小春)“葡萄枝这样剪,来年结出的果子才会颗粒饱满。”在洋县朱鹮梨园现代农业园区内,高级农艺师李成德正在手把手指导员工修剪葡萄枝。
      近年来,洋县把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理念落实在农业发展上,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速度,实施样板带动战略,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效益显著提高。201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3亿元,同比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7650元,同比增长15.6%。
      全县共落实了像李成德这样31名首席专家、56名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落实田管措施,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创建高产技术集成示范片。县农技中心投资423万元,完成了16个新、改建镇农技站建设。把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核心抓好抓实,引进水稻、玉米、油菜、红薯等农作物新品种136个,推广新种养殖技术30余项,为农业生产丰产增效提供有力保障。县农业部门以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术包抓、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培育“生产操作型、技能服务型、产品经营型、主体创业型”新一代农民。全年共召开各类培训会、现场会、技术讲座381场次,举办电视专题讲座6期,编印发放宣传资料14.2万份,受训农民19.7万人次,涉及到果园管理、生猪养殖、病虫综防等多个主题,有效提高了实用技术覆盖率。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