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加大创新力度 助推慈善事业发展

17.12.2015  11:17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努力推动慈善事业深入发展,特别是在推进大病医疗救助、创新慈善超市网络、加强慈善文化研究、强化慈善全公开等方面,打造了具有济宁特色的品牌。

  提供政策支持

  推进慈善事业快速发展

  济宁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意见》,建立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政牵头、部门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印发《关于加强全市基层慈善组织建设与规范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慈善超市网络组建工作方案》,放宽基层慈善组织登记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创新慈善超市运行模式,形成覆盖城乡的慈善组织网络。民政、人社、编制、财政部门出台《实施民间组织编制化管理和人事代理制度的试行规定》,完善慈善组织从业人员的人事、福利、薪酬和社会保险政策。

  完善表彰奖励机制,政府设立“孔孟之乡慈善奖”,定期评选表彰为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全面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引导和保护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捐助的积极性。

  弘扬慈善文化

  打造特色慈善品牌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为指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为宗旨,与孔子研究院联合开展了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系列课题研究。出版了《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研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为该书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纠正了我国慈善事业是在西方慈善文化的冲击影响下才发展起来的观点。”“为政府职能部门决策和慈善公益组织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智力源泉,为探索推进负重前行的中国慈善事业带来了一场及时雨。”2014年以来,联合孔子研究院进一步推进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研究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该市把慈善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考评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平台,积极推进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推动慈善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

  创新运行模式

  深入推进慈善超市网络建设

  该市按照“政府实施救助、企业(超市)自愿服务”的原则,借助商业企业等销售网点,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管理优势,将零星布点的慈善门店提升为慈善超市网络平台,运用商业企业的销售网络、物流渠道和运营管理优势,为困难群众购物提供价格减收优惠等服务,推动了社会救助的日常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救助主体的多元化。

  自2013年3月济宁市慈善超市网络启动运行以来,快速实现超市布局和价格减收两个领域的扩展,在市城区已发展商品、医药慈善超市加盟店159家,困难群体在加盟店购买生活必需品、药品(少数特定药品除外),均可享受总金额减免20%的优惠。

  衔接政府救助

  充分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

  与政府救助联动互补,不断提升慈善救助的水平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康复助医工程“大病医疗救助”项目,先后荣获山东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中华慈善奖提名奖和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近年来,济宁市慈善总会通过大力发展慈善冠名专项基金,有效地聚合了市城区慈善医疗资源,9家知名医院和医药企业设立母本金总额为1.14亿元的慈善冠名专项基金,建立覆盖市城区所有知名医院,囊括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恶性肿瘤等20多个单病种的大病医疗慈善救助格局,逐步形成限额资金救助、医疗优惠减免、医药购药援助相结合的立体式大病患者分类施救体系。2015年,该市慈善总会本级累计列支资金3411.96万元,及时分类救助大病患者23115人次。

  推进公开透明

  切实提升慈善公信力

  2006年,济宁市率先推行慈善社会监督员制度。2007年在全省率先实行慈善全公开,制定了慈善全公开暂行办法,主动披露核心信息。2007年-2015年底,先后举办9次大型“慈善公开周”和近400个“慈善开放日”活动,敞开财务账目,“晾晒”慈善组织“钱袋子”,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评议。济宁“敞开式”慈善透明机制,入选2010年“中国年度慈善事件”。在此基础上,市民政局出台《慈善捐助信息公开办法》,规范推进慈善捐助信息公开工作,就全市各级各类基金会、公益性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慈善捐助信息公开内容、时限、方式及其监督管理作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