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五水共治”装上科技引擎

31.03.2015  12:10

      3月24日,浙江省科技厅召开科技治水新闻发布会,总结回顾了全省科技支撑“五水共治”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发布了《2015年“五水共治”科技专项行动计划》和《“五水共治”技术参考手册》,进一步强化了科技治水支持力度,为进一步推动“五水共治”工作装上了一台科技“引擎”。

      科技积极支撑“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这已是共识。去年是浙江省“五水共治”全面铺开之年,也是科技积极支撑“五水共治”的一年。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打头阵、当先锋、做尖兵”,充分发挥科技在五水共治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协力治水取得了明显进展。
      省科技厅领导带队,组织多个工作组多次深入治水一线,努力帮助基层解决治水难题。全省各地科技部门主动征集技术需求,研究破解治水技术难题,有效形成了科技治水的工作合力。嘉兴市征集“五水共治”技术需求50余项,科技成果56项,建立了50余名的治水专家库。浦江县科技局实施的“浦阳江流域水晶综合整治提升”科技行动、“百名专家浦江行”“水晶加工装备提升、废水处理、废渣利用技术对接会”等活动,为浦江“五水共治”出谋划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诸暨加快现代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建设,拥有国内最大的环保产业集群,生产的大气除尘装备占国内市场份额三分之二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据统计,全省环保装备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占比超20%。
      省科技厅会同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等多名专家,历时4个月编写完成了《“五水共治”技术参考手册》。《手册》对全省历年来与“五水共治”相关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技创新载体和实用新型技术等进行了全面梳理,特别凝练了不同行业的治水技术和方法,为“五水共治”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截至目前,首批印制的2000本手册陆续送到基层和企业手中。
      省科技厅还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子课题《浙江科技治水的实践与探索研究》,围绕治水政策、规划引领、技术攻关、企业培育等8类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技治水措施与对策。省环保创新平台、水利创新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平台等在宁波、嘉兴、上虞等地开展“五水共治联合服务行动”,服务企业200余家。

      多项成果运用到治水一线
      在过去多年中,生态环保领域一直是浙江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重点。这也为当下的“五水共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钱塘江饮用水源敏感物质甄别、毒性安全及防控措施研究”等重大科技项目已经应用到治水第一线;“千万吨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技术转化工程”等技术成果转化工程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工业废水处理用重金属防治技术、工业废水处理用废水资源化成套设备技术、污泥干化焚烧集成技术得到有效检验。
      据统计,2006年-2013年,全省共有63项治水技术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浙江大学严建华率领的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其研发的“污泥搅动型间接热干化和复合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集成技术”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自主研制的污泥干化焚烧设备在全国16个省市已推广应用110余台(套),市场占有率超过70%。利用该技术每天处理污泥12600多吨,近三年产生经济效益近40亿元。
      同时,浙江省在嵊州、海宁等县市加快了治水治污领域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嵊州市的“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海宁市的“平原河网饮用水源提质”、泰顺县的“欠发达地区水源涵养地内存水环境保护”、湖州市南浔区的“淡水水产养殖水污染控制技术”、杭州市西湖区的“西溪湿地生态保护与服务功能提升技术”、舟山市普陀区的“中街山列岛海洋生态修复和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等,结合当地“五水共治”整治任务,以点带面,均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治水专项财政经费2000万
      “科技要在五水共治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省委、省政府年初召开的“五水共治”工作会议上,省委夏宝龙书记对科技治水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2月,省科技厅拓展科技治水思路,出台了《2015年“五水共治”科技专项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主要包括技术需求征集、专家精准服务、技术难题攻关、科技成果示范、环保产业提升等内容。全省将成立11个“五水共治”科技工作组,对口服务全省11个地市,并常年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与此同时,科技特派员也将成为服务五水共治的中继站和联络员。在资金支持力度方面,针对节能环保、生态环境等领域重大技术难题,去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近300项,累计投入8600万元,其中重大专项项目26个,补助资金5900万元。
      浙江省科技厅还建立了五水共治重大科技专项,每年安排财政科研经费2000万元,围绕五水共治重大技术难题,设计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科技力量,进行重点集中攻关,加快转化推广和示范应用一批先进成熟技术成果。《“五水共治”技术指导手册(二)》也将于今年编制成书,发到基层指导治水工作。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