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之梦 交融之心

23.09.2014  19:32

     一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一曲幽怨哀思的洞箫声鸣,一幅幅再现“海丝”之路繁荣景象的历史画面瞬间将人们带到了800年前的福建泉州刺桐港,这里活跃着一支“通远舟师”,承载着中华民族“海丝”之路的寻梦起始。

 

     舞剧《丝海梦寻》改编自上世纪90年代福建省歌舞剧院的原创大型舞剧《丝海箫音》,其成功地创作和排演,有力地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是追忆古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传承了合作共赢的文化文明史。

 

     全剧共五幕,以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风格韵律元素与行云流水般的动态造型之美,娓娓道来800年前船长阿海与妻子桐花的忠贞爱情故事、与波斯王子哈马迪的生死大义之勇、与儿子小海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在光阴交替岁月流变过程中,不曾改变的是航海人永不磨灭的开拓奋进之心与肩负的延伸“海丝”之路的历史使命。

 

     《丝海梦寻》集合了台前幕后超强的主创阵容。国家一级编导邢时苗,著名作曲家杜鸣,优秀舞美设计师陈文龙,著名灯光设计邢辛,青年舞蹈家唐诗逸、孙富博……全剧以蓝色为基调,一片片风帆升了起来,船队沐浴在金灿灿的阳光之下,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第一幕中,红灯高挂,箫音绕梁,阿海与桐花的情感交流以细腻、柔美、深切的双人舞形式演绎了夫妻间短暂的幸福时光,复杂高难的托举动作将分别来临之时那难舍难分的情绪体现得淋漓尽致,波斯王子哈马迪的上场将西域风情带入观众视野,风格鲜明的音乐形式,演员精湛的肢体语汇与夸张的表情,尤其是连续的“阿拉斯贡”转令人印象深刻;二幕中水手们喊着激荡的号子,饮酒欢畅,一段男男双人舞巧妙地展现了阿海与波斯王子的友谊之情,从天而降的8条白长绸,似帆似绳似通天的闪电,利用的十分新意,一下将狂风呼啸、巨浪奔涌的场面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阿海的牺牲,水手们哀嚎着,船桨阵阵跺地的铃响声,只留下当年的那支洞箫,寄托远方的思念,它是家的象征;三幕中在得知阿海未归时,桐花内心的苦痛、挣扎,演员利用凳子演绎了一段独舞,坐在凳子上拿着阿海的水手号衣,辗转反侧,推倒又扶起的凳子,最后只能无助的织布打发时间,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波斯王子的再次到来,熟悉的西域乐曲悠然响起,元宵夜里,搓汤圆、摸彩蛋、泉州提线木偶和高甲戏中的丑婆、打算盘、拍胸舞等浓郁的福建闽南元素和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逐一出现,小海长大后立志远航,其中一段阿海、王子、小海的三人舞,利用白长绸回忆了过往,舞蹈编排层次丰富,情感交织错综复杂,小海的志向在遭到桐花拒绝又释然后,母子间复杂、纠结的内心缠绕与肢体冲突将全剧推向高潮;五幕中,小海大段的独舞,演员扎实的功底、高超的技术技巧,利用一长串的空翻表演展现出即将远航的急切心情,这种大段的男子独舞在舞剧中也是非常少见的,在乡亲邻里的祈盼下,桐花为小海穿上水手号衣,征程再次起航……

 

     一台好剧离不开编导巧妙的舞蹈语汇编排,出色的舞美设计,直戳心灵的故事内容,贴切震撼的音乐创作。《丝海梦寻》利用高科技技术和舞台装置,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舞台环境,逼真地呈现出狂风呼啸、巨浪滔滔,海船在波谷浪山中沉浮,水手们与风浪搏击的场景;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再现了800年前我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与商贸交流融合的繁华景象,茶叶、瓷器、算盘等道具的利用更是锦上添花,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美的视听盛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舞台现场感推到极致。这部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艺术上的突破和提升,它充分挖掘中华民族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体现。

 

    “海丝”之路上一条奋进开拓的轨迹、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中西方文明交融的繁荣史实,箫声已悠然渐远,但“海丝”寻梦之旅才刚刚开始。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