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 家长很纠结

04.04.2015  01:27
核心提示: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都去了哪里?”“他们还会醒来吗?”这是9岁女孩小雪问妈妈的话。面对孩子的这一连串问题,小雪的妈妈杨女士不知该如何跟孩子解释,而此类问题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糊弄。对此,教育专家表示,清明节可以成为死亡教育的契机,坦然回答孩子的问题比回避和隐瞒更科学。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都去了哪里?”“他们还会醒来吗?”这是9岁女孩小雪问妈妈的话。面对孩子的这一连串问题,小雪的妈妈杨女士不知该如何跟孩子解释,而此类问题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糊弄。对此,教育专家表示,清明节可以成为死亡教育的契机,坦然回答孩子的问题比回避和隐瞒更科学。

上周日杨女士下夜班,凌晨回到家9岁的女儿小雪还没睡,说有严肃的问题要问她。孩子的问题是:“妈妈,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都去了哪里?”“他们还会醒来吗?”原来,白天在学校里听老师说清明节要放假,小雪和周围的同学就此话题展开了议论,说到了死亡的话题,孩子们恐惧起来,不知道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都去了哪里。可怎样给孩子说,不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杨女士还真不知道。

“清明节即将到来,能不能带孩子去扫墓?”这几天,市民刘先生也很纠结,一直在跟妻子商量要带4岁的儿子回周至扫墓,但是妻子却坚决反对,“这么小的孩子,别吓着他”。怎么让孩子接受亲人离世现实,怎么讲述墓地、墓碑?刘先生不知道跟孩子怎么说。

清明祭奠亲人时,家长到底要不要刻意回避? 西安 双缆幼儿园王园长说,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这种对生命教育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家人或亲戚生病、死亡可以让孩子目睹、参与整个过程,告知孩子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西安新知小学刘岚校长认为,与孩子谈论起“生死”, 清明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她主张对这个话题的解释,家长自己首先要坦然,不要夸大,让孩子自自然然的接受。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程瑶说,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建议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扫墓。因为,在祭祀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体验感恩,学习礼仪,珍爱生命。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对死亡的认知特点不同,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

本报记者 赵丽莉 实习生 刘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