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2015年渭南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继续按照“综合统筹,板块推进,持续发展,整体提升”的思路,紧紧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农作物秸秆利用重点区和禁烧区,通过建设万(千)亩示范田、完善农机或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合作社、规范实施重点技术等方法,示范推广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作技术,强力推进全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其特点是:
一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高。 2015年全市共建设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万亩示范田10个、千亩示范田2个,建设对比试验12个。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391万亩,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17%;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365.8万亩,秆综合利用率85.14%,全市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88.75%;全市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90.46%。
二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机具推广数量大。 2015年全市完成引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机具2894台,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4433台,其中:小麦收获机7656台;玉米收获机3670台;玉米硬茬播种机19132台;旋播机6351台;各类型小麦少免耕施肥播种机3570台;秸秆还田机10672台;青贮收获机200台;捡拾打捆129台。全市共加工秸秆饲草57.78万吨,其中:小麦秸秆捡拾6.735万吨;玉米秸秆饲草青贮加工48.644万吨,加工其他饲草2.3832万吨;
三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宣传广。 2015年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印发资料、悬挂横幅、刷写墙体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加大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宣传培训,营造了良好氛围,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据统计全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51场次,培训技术人员5637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88万份,悬挂横幅1037条;出动宣传车236台次,宣传148场次;技术咨询174场次,咨询人数6470。
四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强。 2015年全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或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有111个,拥有各类农机具4500多台(套)。他们承担着全市大部分农田的耕种收和植保作业,在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推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是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发展快。 渭南作为全省的农业和农机大市,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也走在全省的前列。2015年全市玉米机械收获秸秆还田面积312.3万亩、玉米青贮收获面积42.35万亩,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达到86.0%。在大荔黄河滩区玉米籽粒收技术推广应用的影响带动下,近两年来,渭南的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发展很快,一是以落户渭南经开区的天丞禾种业集团为龙头,培育出了适合于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的新品种“渭单6000”,组织全国30余个玉米品种开展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的对比试验,筛选适合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二是一些农机专业组织和大户通过玉米延时收获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尝试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取得新突破。
陕西省农机推广站 渭南市农机推广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