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渭南市一直将职业教育放在“科教兴市”的战略地位来抓,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已成为渭南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思想。作为渭南市直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自建院以来,在政策优惠、资金投入、行政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学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快速发展,对提升该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院建设,千方百计为学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学院新校区建设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国土、城建、财政、人防等职能部门在制订规划、审批设立、经费筹措、征地拆迁、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支持。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市长办公会或专题会议,研究学院工作。主要领导同志以及分管市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后60多次深入学院,指导帮助学院破解工作难题,拟定建设思路,共谋发展大计。前任市委书记徐新荣亲自充当“红娘”,为学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清华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牵线搭桥,使双方建立起校企合作关系,给学生实习、见习、就业搭建了良好平台。2013年9月,由市政府主导,以学院为龙头,成立了渭南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全市职工上岗培训、继续教育提供服务。市政府并先后以学院为依托,设立了渭南市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和研究中心、市中药保健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市果业研究院、市国学研究会、利君——渭职院中医药专家工作站等研究机构,先后下达编制45个,以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学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2亿元。
渭南市委、市政府按照《高等教育法》要求,充分落实学院在机构设置、干部配置、人员聘用、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调动学院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办学活力。按照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要求,从学院发展出发,不断完善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将副处级干部管理权限下放到学院,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队伍保障。在内设机构方面,市编委批复,同意学院成立八个二级学院,并将护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农学院4个二级学院均定格为正处级建制。为了支持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将市中医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作为该院附属医院,并发文明确用5到10年时间,为全市基层医院、卫生所培养一批临床医学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我院毕业生。
渭南市委、市政府把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全市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时研究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编制、财政、人事、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合力。对学院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市财政全额供养,并且发放补助津贴,同时享受渭南高新区发放的人才基金。对引进的博士给予10万元一次性资助,具有博士学位经年度考核胜任本职工作的自引进之日起五年内享受每年5000元的特殊人才津贴。
为解决学院职工住房问题,2013年,市政府同意学院开工建设公租房4栋526套,总面积3.3万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原三校区教职工到渭住房的困难。
渭南市政府积极落实省上确定的生均经费标准,市财政对学院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以前生均经费7000元,2012年后提高到9180元,2013年为9933元,2014年达到11678元。学院申报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借用德国促进贷款建设新校区实验实训基地项目以及济困助学资金等,市财政局、建设局、规划局、教育局、发改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另外,渭南市将学院纳入市级考核单位,学院连续多年考核被评为良好档次,由市级财政予以奖励。2013、2014年奖励全院每位教职工1.2万元。特别是2015年为教职工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人均每月净增加300元,发放改革性补贴,人均每月净增加200元。
为进一步加快渭南职业教育发展,渭南市将继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支持改院做大办强,制订落实各项优惠支持措施,促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和教学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徐绒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