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打响华彩渭南品牌

09.07.2021  11:5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渭南地处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将相故里”的美誉。记者了解到,渭南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省级文保单位165处;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109项,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和非遗项目均居全省之首;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81家。

  

  渭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玉娥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渭南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组建了渭南市考古基地,建立了常态化文物巡查督察制度,守护好华山文物群落、西岳庙、仓颉庙、梁代村古遗址、刘家洼东周遗址等文化遗存。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697处,博物馆纪念馆28家,可移动文物24519件(组),珍贵文物1794件(组)。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对全市非遗项目开展全面普查与重点调查,制定印发了《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意见》,组建了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承发展华阴老腔、华州皮影、同州梆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

  同时,渭南市委、市政府紧扣习近平总书记2次来陕考察提出的“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立足渭南实际,科学确定了“十项重点工作”,以此为抓手,构筑起“十四五”渭南发展的四梁八柱。作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加快文旅融合建设华彩渭南”是放大渭南文旅资源优势,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重要承载。渭南坚持“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通过“机制保障、项目支撑、宣传推介、活动促销”的举措,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响华彩渭南品牌。市县两级成立了工作专班,实施了“市级领导包抓、工作专班调度、分管领导点评、现场考核、工作群晒比拼超”等5项机制,10名市级领导包抓15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共策划包装了50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289.4亿元;今年计划实施10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3.2亿元。其中,国家时间博物馆、潼关古城项目、大荔县沙苑湖、蒲城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合阳诗经苑等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其他项目进展顺利,有力支撑了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与中省主流媒体合作,在更大平台宣传推介渭南文旅资源和优惠政策,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华彩渭南。走进国内省会城市及渭南周边城市,大力推介渭南文旅项目和文旅活动,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与疫情前相比翻了一番。

  另外,渭南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文化导向、价值导向,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将黄河流域传统文化与戏曲、电影、广播剧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进一步开发优秀文化的价值和功能,使之与当代价值体系相辅相成、融入实践。先后创作推出了秦腔现代戏《李仪祉》《张富清1948》、电影《黄河入海流》《春雷》《粮票》、广播剧《王鼎与林则徐》《白居易》《麟趾原乡医》、纪录片《东渡!东渡!》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讲好守护根脉、传承文明的历史故事,理想如炽、信念如铁的革命故事,革故鼎新、开放共赢的发展故事,引导人们汲取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奋进的力量。

  王玉娥表示,新时代的渭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弘扬黄河文化作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系统性保护、创新性传承、创造性弘扬,多角度展现黄河魅力、全方位讲好黄河故事,把文化的渭南旋律融入新时代“黄河之歌”。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松

编辑:高蒙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