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主河道2百多年北移3千多米 或有古船“浮出”

16.01.2015  16:40

厨城门一号桥位置发现了大量桥桩 图片由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汉台 网1月16日讯2012年在北郊发现的秦汉古木桥引发轰动,到2013年年底发现渭河古桥数量增至3组7座。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渭桥遗址最新发掘成果。渭河主河道北移时间被推后至乾隆年间,也就是说,渭河主河道200多年就北移了3000多米。

一号桥沙层内出土多枚“乾隆通宝

发现3组7座桥分别是:厨城门一到五号桥、洛城门桥和在洛城门桥东北方向10公里处的渭河古桥。其中,最早发现的秦汉古木桥就是厨城门一号桥。

去年,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在厨城门桥群区域,对渭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在厨城门一号桥三四米深沙层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不同朝代的900多枚铜钱,有秦汉、宋、明、淸不同时期钱币,其中发现了多枚“乾隆通宝”及1枚“景兴通宝”铜钱。

渭河北移开始时间:从康熙推后至乾隆年间

宋 代时,一号桥已经基本废弃,这些出土的乾隆年间的钱币说明,当时渭河主河道还在这个地方。”考古领队刘瑞告诉记者,如今渭河主河道已北移了3000多米。 这说明乾隆年间之后(包括该时期),这里还是渭河主河道。因此,渭河北移的时间也从之前考古发掘认为的康熙年间,推移至乾隆年间。

一年前得出的结论

被铜钱改写

一年多前,考古人员得出的“渭河300年北移3000多米”的结论,被铜钱改写。

现在看来,渭河主河道只用200多年就北移了3000多米,这个速度远远超过预想。这次发现对西安地区渭河变迁史及 关中 环境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首次发现“组合”浮雕

很奇怪

朱雀青龙共存一块汉代石刻上

此次发掘的另一个发现是在2块汉代石刻上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组合”浮雕。“一块石刻上朱雀与青龙共存,另一个石刻朱雀与白虎共存。”刘瑞告诉记者,这种组合图案是长安地区汉代石刻上的首次发现。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四个方位,是汉代石刻经常出现的图案。但是从历年来的考古发现,一般都是一个石刻一个图案,从来没有一起出现在石刻上。刘瑞表示,到底为什么出现这样的例外,现在还无法解释,需要进一步研究。

很密集

5座桥梁集中在600米范围内

5座渭河桥梁集中在了以厨城门一号桥为中心,东西600米的范围,这个密度前所未有。“5座大型古代桥梁如此高密度集中,是考古学上第一次集中发现。”刘瑞 告诉记者,5座桥的年代分别是秦汉唐。如此密集说明当时这里交通量也非常大,这条交通线路延续3个朝代,并一直稳定使用。

据悉,根据碳十四的测年资料与出土现状,厨城门外古桥群很可能是文献所载的“中渭桥”,这些对古代桥梁史及汉、唐长安城的的交通系统研究有重要价值。

有期待

或有古船“浮出水面

此次在对厨城门一号桥北端2000平方米发掘中初步清理出桥桩9排97根,桥桩顶部保存完整,此处发掘确定了厨城门一号桥的北端。还在其南侧发现用竹片编织成筐并内填瓦、石、沙等组成的水工设施“”——就是护堤堵口的器材,由此确定了当时的渭河北岸就在这里。

此外,还在桥的东部卵石堆积中暴露出疑似古船构件的局部,将开始清理。如果确实是船,将填补渭河遗址发掘没发现船的空白。 本组稿件由记者陈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