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咸阳段河床跌坎式下切 成“小壶口”
由于河床下切,渭河咸阳段陇海铁路桥以东附近河道形成落差3米高左右小瀑布,市民形象称之为“小壶口”。咸阳市渭城区渭河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小瀑布由于河床地质钙化造成水流落差,对铁路桥和橡胶坝存在安全隐患,从上周开始将每周监测一次,随时掌握河道变化。
现状如何?
“小壶口”瀑布直径约20多米 “渭河上也有瀑布?”,这一景象对于家住咸阳二号桥以东的居民来说并不陌生,平时也有不少市民在闲暇时到河边,以瀑布为背景照相。 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瀑布?家住朝阳二路附近的张先生说,前几年已经有了,不稀奇。也有市民说,近两年才有,很壮观。 在水利系统工作15年的渭城区渭河管理站业务股长张强辉坦言,小瀑布其实是,河床跌坎式下切,在2012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只是当时落差不是很大,也不是很明显。从2014年开始,随着落差的增大,瀑布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7日上午11时,华商报记者和张强辉一同来到陇海铁路桥以东的渭河河道上。在临近渭河边时就能明显听到水流落差的声音,十分清脆。靠近河道,瀑布映入眼帘,壶口直径约20多米,河床下切长度近千米,高低落差至少3米,溅起的浪花非常壮观。
或许是由于天气原因,还能看见团团清雾,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渭河河道在此处急剧收缩,上游的河水只能从壶口泻下,或许是长时间的冲刷侵蚀原因,原本属于河床上的大石头,已经跌落到瀑布下方。
形成原因?
河床地质钙化造成水流落差 对于“小瀑布”形成的原因,张强辉坦言,河床地质钙化是造成水流落差进而形成瀑布的主要原因。“水流对河床是有侵蚀冲刷作用的,钙化后的河床密布大比较坚硬,难以被侵蚀,而土质松软的沙石容易被河水带走,因此形成高低不平的现象。” 为了打消疑虑,张强辉对着河床边的两处土质进行了比对,确实有松软和坚硬之分。
除了地质钙化难道就没有人为挖沙的原因?对于华商报记者 的提问,张强辉回答不可能。“渭城区2007年的时候就已经禁止采砂了,而且此处位于铁路桥附近,是重点监控区,因此不可能有采砂的情况。”张强辉说,此 处河道是渭河最窄的地方,说来也很奇怪,从陇海铁路桥往东一直到潼关,渭河上都没有河床钙化的情况,也没有类似的瀑布情况。
有何影响?
对铁路桥和橡胶坝有安全隐患
由于“小瀑布”距离郑西高铁桥和陇海铁路桥较近,前来参观瀑布的市民不禁担心,如果河床继续下切且不断上移,是否对附近的桥墩造成危险。 从河岸边往西看,目测瀑布距离郑西铁路有200多米左右,距离陇海铁路桥有800多米左右,距离橡胶坝1500多米左右。
张强辉说,渭 河河床除了有下切的趋势,同时有向西位移的趋势。“考虑到水流和沙量的变化,河床被不断侵蚀,不断变化,由于郑西高铁桥是新建桥梁,同时基座宽大,影响不 大,但是兴建于60年代的陇海铁路桥,由于河床程高不断下降,导致部分桥墩的承台和管桩外露,存在隐患。
同时,由于橡胶坝距离此处也不远,河床的下切对此也有影响。”张强辉说。 据悉,早在2012年已经有媒体对铁路桥承台悬空、管桩裸露的情况与西安铁路局取得了联系,得到的回复为,按照设计标准,高桩承台桥梁允许管桩外露桩长的1/3,未超过设计允许范围,属于安全范围以内。
如何治理?
渭河管理站负责每周检测一次
对于河床下切,张强辉说,从上周开始,区水利局已经对此处河床进行监测。鉴于技术设备限制,目前监测采用土办法,用三点一线的方式,在河道上通过拉线观 测方式,监测水位和河床的变化,发现重大变化将向上级汇报。“由于现在是枯水期,河流变化不会太大,等到汛期会加大监测力度,同时市水利局已经与相关专业 机构联合开始对河床跌坎情况展开监测。”张强辉说。
据悉,2014年12月底,咸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康秉陆曾带领市治渭办、市防汛办、市河务处、市城区渭河管理站、渭城区水利局等单位负责人深入渭河咸阳陇海铁路桥下游渭河河道中,检查渭河咸阳陇海铁路桥下游段河床跌坎式下切险情处理工作。
康秉陆要求由渭城区水利局负责对跌坎发展情况每周观测一次,随时掌握跌坎发展动态,由市河务管理处负责向省水利厅、省江河水库管理局汇报,争取治理投 资,并再次向郑西客运专线桥、陇海铁路桥管理单位通报跌坎险情发展情况。同时召集该范围内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共商治理方案。 华商记者 汪明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