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河鸟类新记录 40多年后朱鹮重现
十年来的环境综合治理使得渭河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河水清澈,水草茂盛,群鸭噪鸣。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湿地,渭河流域成为了众多水鸟的迁徙停歇驿站和越冬栖息地。近年来,在渭河陆续发现了数种难得一见的珍贵水禽。
民间称为“红鹤”的朱鹮由于19世纪50年代的森林采伐和湿地破坏,从渭河平原销声匿迹了。1981年洋县朱鹮的重新发现揭开了世界朱鹮保护的序幕,洋县是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生活区域。朱鹮粉红色的羽毛像是披着一件粉红的霞衣,嗷嗷的叫声像极了婴孩呼唤母亲的声音。因为它的稀少和独有,被列为“秦岭四宝”之一。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朱鹮种群的分布范围逐步扩大,朱鹮美丽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渭河流域。此前最后一次记录发现朱鹮是1974年在渭河西安草滩段。去年1月,一只野生朱鹮翻山越岭,首次出现在宝鸡渭河支流六川河。朱鹮野化放飞工程陆续在秦岭以北实施,渭河自然成为了放飞个体的觅食地。今年1月19日,岐山县渭河段再次发现了一只朱鹮,不久之后这只朱鹮展翅翱翔飞向上游,蔚蓝的天空划过一抹粉红色的倩影。
作为鸟类家族中较为普通的一员,我们似乎找不到发生在鹮嘴鹬身上引人入胜的故事,但是它们在渭河流域的出现本身就是观鸟爱好者心中的故事。鹮嘴鹬属于中等体型的灰、黑及白色相间的鸻(héng)鹬类。嘴和腿暗红色,嘴长且下弯。一道黑白色的横带将灰色上胸与白色腹部隔开。当它站立于河滩上,它的羽色和鹅卵石混成一色很难发现。虽然诸多观察者在我省境内的汉江流域经常看到越冬的鹮嘴鹬小群体,但在渭河流域未曾发现。1月19日,在岐山县渭河段首次观察到四只越冬的鹮嘴鹬。经专家证实,这是该物种在渭河的首次记录。偏好清澈水质的鹮嘴鹬在渭河干流的出现也是渭河水质改善的重要标志。
人们关注猛禽不仅仅因为它们是力量和征服者的象征,更重要的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猛禽类最能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其分布现状也能从不同角度说明气候变化导致的鸟类分布变迁。黑翅鸢为鹰科的小型猛禽,上体蓝灰色,下体白色,眼膜血红,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物种。该物种是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南部的罕见猛禽。但近年来,在福建、山东黄河三角洲、河南等地相继发现。1月2日,在西安市灞桥区渭河段发现一只小型猛禽,经鉴定为黑翅鸢。截至2月10日,这只黑翅鸢仍在附近活动,估计渭河滩上多见的鼠类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我们无法得知这只黑翅鸢如何从遥远的南方飞临陕西渭河流域,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发现在陕西尚属首次,是陕西省的鸟类新记录。
疣鼻天鹅是一种大型的游禽,是我国分布的三种天鹅(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之一。因为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而得名。疣鼻天鹅繁殖于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台湾。迁徙时经过东北、华北和山东部分地区。在我省未有过分布记录。去年12月26日,在岐山县渭河段发现一只疣鼻天鹅,可能是与大部队走失落单。它与五只大天鹅游弋于开阔水面,大天鹅不时驱赶它,但并没有和它打斗。经我省鸟类专家确认,疣鼻天鹅在陕西省的发现尚属首次,应为陕西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免费体验活动招募
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3日作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以表达世界各国人民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特殊关注。今年2月20日和3月3日上午9时30分,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与它世界自然课堂,将在省自然博物馆西广场联合举办“2016年纪念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科普体验活动”。2月20日,秦岭珍稀动植物科普之旅,可免费参观自然博物馆自然馆;3月3日,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著名野生动物专家李保国,西安植物园研究员祁云枝,举办动植物科普专题讲座。现招募50个亲子家庭(一大一小)一起来参加。
报名方式:关注“它世界”微信公众号,填写“父母其中一方姓名+孩子姓名+孩子性别+孩子年龄+微信号+电话号码”信息,发送给我们即可,工作人员会及时与您联系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