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发布——8公顷以上湿地总面积达30多万公顷
本报讯(记者 王永锋)4月28日,陕西林业公布我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据统计,全省共有4个湿地类12个湿地型,8公顷以上湿地总面积达30.85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5%。其中,分布在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中受保护的湿地面积15.31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49.63%。与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相比,全省湿地总面积增加了1.56万公顷。
我省1999年至2000年开展了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当时,全省共有湿地面积29.29万公顷(100公顷以上湿地)。10多年来,全省湿地面积、类型、分布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为摸清“家底”,我省2009年至2011年开展了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
据悉,本次湿地调查范围,覆盖我省行政范围内的各类湿地资源,包括面积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000米以上的河流湿地。
从各类湿地面积比重看,河流湿地面积最大,为25.76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83.50%;其次是人工湿地,为3.23万公顷,占11.46%;沼泽湿地1.10万公顷,占3.58%;湖泊湿地0.76万公顷,占2.46%。另据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统计数据,我省还有稻田湿地类型面积16.51万公顷(湿地总面积中未作统计)。
从湿地分布地区来看,关中多于陕南,陕南多于陕北。关中地区以河流湿地为主,人工湿地中的库塘(水库)、输水渠和水产养殖场数量较多,面积较大,也是为数不多的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区;陕南以河流湿地为主,有部分库塘湿地(水库)分布;陕北以河流湿地为主,有部分库塘湿地(水库)分布,也是我省湖泊湿地集中分布区。
为做好此次调查,省林业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组建了省、市、县三级调查领导小组和调查队伍,确定了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为国家技术支撑,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动物研究所为省级技术支撑单位。
据了解,本次调查运用3S技术与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包含遥感数据室内判读、现地验证和实地调查、室内修正等工作流程。参与调查人员共320人,共建立解译标志196块,区划湿地斑块4962块,其中重点调查湿地793块,一般调查湿地4169块。共布设动物调查样线136条,植物调查样方1623个。收集湿地自然环境、水环境、保护与利用、受威胁等调查资料122份。经国家湿地调查成果鉴定委员会评定,我省此次调查成果科学、准确、真实、可靠,达到“良好”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