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区六项措施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建设

09.12.2014  17:45

    近年来,作为西安东郊“三水走廊”交汇兴业之地的灞桥区,按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城区”的总体目标,坚持以生态重建推动区域跨越式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彰显城市品质,提升产业效能,实现了生态保护切实有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年灞桥区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

     大水大绿 生态增容

    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更宜居,灞桥区围绕生态区建设规划要求,狠抓生态创建重点工程建设,依托“三水一山一原”的独特生态优势,深入推进浐、灞、渭河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鹿原城市生态公园等项目建设,彰显区域大水大绿特色。目前,灞河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完工,二期建设雏形已现并可以对外免费开放。全区已建成了25.75公里绿色长廊和9730亩水体生态景观,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洪庆国家森林公园成功获批国家级湿地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截至2013年,灞桥区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233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284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44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7.15%,建成区绿化率38.78%。今春的绿化建设中,全区又投资约3.3亿元,新建绿化面积760万平方米,栽植大树4087株,建成林带6处,新建小广场9处,屋顶绿化7处。灞桥区还将新建50亩特色花卉区,2.35万平方米绿化广场,100亩苗木培育区,180亩景观园林及附属配套设施,2016年实现建成区绿地率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在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驻地企事业单位参与绿化建设,今年在原有68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的基础上又有新增3个。

    为进一步增加人均绿地面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近年来,灞桥区持续加大立体绿化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大力推进城市屋顶绿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11处屋顶绿化,建设面积22947平方米,在积极开展城市绿化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对大绿工程和“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工程的扶持政策,大力改善白鹿原、洪庆山的坡体、陡崖及周边村庄的生态环境,投资8366.6万元,完成绿化面积共约593万平方米。

     铁腕治污,改善环境

    为实现碧水蓝天,全力打造“国际大都市生态城区”,灞桥区组织实施碧水、蓝天、安静等 “七大生态工程”,狠抓节能减排、治污减霾,实施十五项污染减排治理工程,确保生态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预计年减排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1700吨,氨氮313吨,减排大气污染物烟尘737吨,氮氧化物2200吨,二氧化硫994吨。

    为加大治污减霾力度,灞桥区把燃煤锅炉拆改工作作为治污减霾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西安市治污减霾实施方案,圆满完成燃煤锅炉拆改任务。截至11月13日,已完成95%锅炉拆改任务,拆除违规锅炉53台,年减少耗煤量1.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17吨,减排氮氧化物47吨,减排烟尘16吨,有效改善了辖区大气环境质量。在完成锅炉拆改任务的同时,督促北方能源集团庆华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对不符合拆改条件的7台燃煤锅炉治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大扬尘污染治理。把建筑施工工地、水泥搅拌站、煤场等易产生扬尘的单位作为防扬尘工作的重点,加强监察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同时提高城区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能力,增加洒水次数,防止扬尘二次污染。

    改善水环境质量。灞桥区积极实施渭河灞桥段综合治理工程、雨污分流和截污工程。已完成5.72公里浐河灞河提标治理建设。城市污水全部对接到西安市第三、第十二污水厂进行处理。为解决纺织产业园区污水排放问题,还投资8258万元配套建设了纺织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20000吨/日,于今年5月份已经建成并投入调试运行。二期30000吨/日已经完成了前期立项、环评、土地征用、科研等手续办理,日处理污水量6万吨白鹿原污水处理厂已经列入区政府重点工程。今年10月份,随着灞河庆华南区、纺织产业园及浐河红旗小区、三殿村排污口封堵完工后,辖区河流的13个排污口全部完成封堵任务改变污水直排河流现象。通过系列工程措施的实施,解决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流现象,有效改善辖区河流断面水质,确保了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

     特色农业 彰显生态

    灞桥区在农业发展方面以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为主导,以精品果业、设施蔬菜业、奶畜饲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种植业为核心,打造西安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形成“接二连三”、产业循环、与文化旅游业相互交融的运作模式。形成了以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鲸鱼沟生态景区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格局,观光休闲农业面积3.8万亩;建成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西园生态园、樱桃谷、水泉山庄等为主的休闲农业示范点20余个;创建了以葡萄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国家级标准园2个,以白鹿原实业现代农业园区、秦灞庄园为代表的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1个;建成精品葡萄示范园28个,其中以兴林、金禾源葡萄示范园为代表的百亩以上标准化精品示范园16个。灞桥区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认定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葡萄栽培示范区、黄河故道综合试验站的示范区。全区完成葡萄、樱桃等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面积31000亩,比重≥53%。灞桥区“服务城市、富裕农民”这一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承诺真正落到了实处。

     产业结构升级

    按照《灞桥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建设规划》和《灞桥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实施方案》安排,灞桥区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优化增量、提升存量、淘汰落后的思路,坚决清退闲置、污染、高能耗的项目,着力推进产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外延向内涵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发展新型工业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将生态区建设与创建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工作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提升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环境综合整治

    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通过在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水源涵养林;对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现有的企业、养殖户、居民实施搬迁;完善水源监督检查力度;建立水源水质监测体系等措施提高集中式水源水质达标率和村镇用水卫生合格率。明年计划再投资1700万元,建成20处饮用水安全站,解决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利用三年时间使农村引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从现在的95%提高到100%。

    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和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到2015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于0.6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大于96%。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62%。

     绿色细胞工程

    灞桥辖区共9个街道办事处,161个行政村。按照国家级生态区考核指标,80%以上的街道需达到生态街办要求。目前,已有洪庆街办等5家单位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生态街办,34所学校被省、市命名为“绿色学校”。按照灞桥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实施方案要求,今年席王、新合街办要达到市级生态街办,狄寨、洪庆街办要创建省级生态街办标准要求。到2016年辖区8个街办将达到国家级生态街办标准。

     措施保障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重要的部署,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生态区创建正是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积极推进生态区建设,尽快完成生态区考核指标,保障生态区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灞桥区专门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生态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委托西安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灞桥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建设规划》,制定了《灞桥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实施方案》,建立了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制,把生态区建设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把生态区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列为各政府各部门和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层层夯实。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灞桥区安排专项经费,制定严格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效益,同时,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区建设。自创建工作开始以来,灞桥区以创建为载体,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国家生态区创建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

    站在新起点,抒写新画卷。“十三五”期间,灞桥区将充分发挥"四轮驱动"优势,乘生态区建设的东风,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城区总体目标,打造一座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区。(吴丽萍、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