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动机都是西安制造
2014年12月8日《西安晚报》第3版
本报讯 (记者 关颖) 昨日,在把中国与巴西合作的“资源一号04星”送入太空的同时,陕西金牌动力也实现了200次完美托举。实现这200次完美托举的火箭发动机,正是出自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
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2014年12月7日发射资源一号04星,“西安制造”成功参加了包括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1次载人航天工程、4次探月工程、16次北斗工程在内的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0次发射任务,在成就 200次长征火箭壮丽征程的同时,也成就了火箭发动机技术和航天液体动力事业的跨越发展。 2007年6月1日,六院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推举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卫星,完成了长征火箭第100次发射。这也意味着,长征火箭第一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而完成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37年与7年,同样的100次发射,巨大反差的背后,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跨越和创新发展。
以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探月工程变推力发动机、空间飞行器高性能变轨发动机以及各种新兴航天推进技术为代表,六院自主研制的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突破了一系列关键和核心技术,让“西安制造”伴随着每一次突破,印在了人们的脑海。尤其是液氧煤油发动机、液氢液氧发动机等一系列液体动力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让中国航天站在了一个新的动力之巅。
从长征一号到长征二号6种火箭、长征三号4种火箭、长征四号3种火箭共4个系列14个型号火箭,其动力均来自六院研制的火箭发动机。“西安制造”不仅为长征系列所有运载火箭提供了助推级、一级、二级、三级及姿轨控等全系列发动机,而且还满足了从常温到低温、串联到捆绑、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发射卫星到发射飞船、发射地球轨道航天器到发射月球探测器的需要;为广播通信、气象、资源等系列卫星及神舟飞船提供了空间推进系统,满足了通信服务、科学实验、防灾减灾等服务民生的需求。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200次发射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成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200次发射
北京时间7日11时2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把载人飞船、月球探测器、北斗导航卫星等250余颗国内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200次发射,由我国酒泉、西昌、太原3个航天发射场共同完成。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远望号海上测量船、中继星和其他国内外陆基测控站组成的航天测控网,逐步实现了由陆基向天基、由地球空间测控向深空测控的拓展,不仅能满足卫星测控需求,还能为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任务提供测控支持。
专家解读
有望在下一个7年
完成第300次发射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经历了哪些变迁?我国运载火箭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哪?站在200次发射的新起点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迎来哪些新任务和新变化?
新成绩
第二个100次成功率98%高于美俄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运载火箭200次发射的国家。可靠性不断提高。”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单位的现任掌门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说。
雷凡培告诉记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的第一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成功率为93%。而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成功率98%,高于美国和俄罗斯。
不仅有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不懈追求,200次的发射历程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技术跨越,不断追求完美的注解。“现有火箭还具备向月球及太阳系深空发射航天器的能力。”雷凡培说,“我们有望在下一个7年内完成运载火箭的第300次发射。”
新挑战
仍需提高运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运载能力的大小,决定着空间应用水平的高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宇航部部长李同玉说,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面临着更新换代。
“虽然长征火箭近年来屡建功勋,但我们的运载能力与国际主流水平仍有差距。”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授予的航天领域最高奖项冯·卡门奖获得者、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说,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都达到了20吨以上;我国现役运载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覆盖0.3吨至9.5吨。
此外,环境承载力制约也是问题。“包括火箭燃料的清洁性,发射后,碎片、助推器等是否落在安全区域等,都要考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三甲副总师李京红说。
其次,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仍需提高。当前,世界航天大国都在积极研制满足未来需求的新型运载火箭。我国现役火箭的升级换代需尽早提上日程。
新改变
构建大中小结合的新一代火箭体系
雷凡培告诉记者,我国已规划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未来发展型谱,构建了新一代大、中、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序列。
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主要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它是为了满足未来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开展研制,以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目前正处在研制阶段的末期,预计明年将进行首次飞行试验。
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可用于未来载人空间站、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的发射任务。“目前长征五号所有关键技术均已突破,预计两年内进行首次飞行试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黄兵说。
此外,我国还规划了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展构想。“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可显著提高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雷凡培说。
我国星际探测时间表
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
2030年前后,实现重型运载火箭首飞,满足我国在2030年至2050年间近地轨道以远的宇宙空间探索任务和载人登月任务的需求。
载人空间站将分三步走
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在随后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之对接。
2018年前后,我国将发射试验性核心舱。
2022年前后,发射基本模块为20吨级舱段组合的空间站,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