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吼着秦腔奔赴中条山抗战

29.07.2015  02:26
核心提示: 西安市灞桥区灞桥街道办黄邓村近2000村民,寻找6位从他们村走出的抗战英雄:当年为抗击日寇,村里有11位村民奔赴山西,在中条山战役中,7人壮烈牺牲,6人至今尸骨未归。他们渴盼知情人提供线索,盼望烈士魂归故里! 牺牲的7人中,仅有1人赵书宏(红)的尸体被运回黄邓村。昨天,赵书宏的儿子赵志发,向记者讲述关于父亲的故事。坐着去的山西,不到几个月,躺着被送回陕西……

西安 市灞桥区灞桥街道办黄邓村近2000村民,寻找6位从他们村走出的抗战英雄:当年为抗击日寇,村里有11位村民奔赴山西,在中条山战役中,7人壮烈牺牲,6人至今尸骨未归。他们渴盼知情人提供线索,盼望烈士魂归故里!

牺牲的7人中,仅有1人赵书宏(红)的尸体被运回黄邓村。昨天,赵书宏的儿子赵志发,向记者讲述关于父亲的故事。坐着去的山西,不到几个月,躺着被送回 陕西 ……

吼着秦腔 奔赴山西抗战

“父亲1938年参加抗战血战中条山时,我刚1岁。关于父亲的故事,都是听母亲和抗战回来的同村人说的。”78岁的西铁局退休工人赵志发头发花白,拿着光荣烈属、证明材料,谈起父亲,铿锵有力。

1938年,22岁的赵书宏,抛下妻子和1岁的儿子,跟着同村的堂兄弟赵七宝,前往山西抗战。“赵七宝是孙蔚如、孔从洲的军需官,也是孔从洲的干儿子。当时,赵七宝回来招兵买马,说和日本开战,大家都很信任他,也知道这是场正义战争,就跟着他去了。”赵志发说。

去的时候,坐着闷罐子车,赵书宏一路唱着秦腔出潼关。赵志发说:“父亲很乐观,平常在村里干活都是从村口唱到家中。”

“我爸张厚诚当年和赵书宏一起坐车去山西的,后来我爸活着回来了,他说赵书宏一路很兴奋,唱着秦腔,还说一定能把鬼子赶出去!”同村的张永忍确认了这一点。

不到几个月遗体被运回村

不到几个月,过春节时,赵志发的母亲王金劳正走亲戚,吃饭期间传来噩耗——赵书宏牺牲了,装有尸体的棺材已运到了黄邓村村口。

“我母亲听到消息后当场晕倒……母亲说,父亲喜爱劳动,非常积极。每次都与其他工友团结得很好,劳动也特别卖力。父亲在那个年代受了好多苦,整个冬天从村里赶马车到西安城内,给城内送蔬菜,风雨无阻。日子过得很艰辛,但父亲总是很乐观,从不抱怨。没想到这么乐观的人,坐着去的山西,不到几个月,躺着被送回陕西……”赵志发低下了头,母亲把父亲埋在了自家的地里,由于父亲太年轻,根据当地风俗,死后不能进老坟。

当时父亲22岁,母亲仅19岁,带着1岁的儿子步履维艰。在赵志发五六岁时,母亲改嫁到他们村的另一户人家中,自己有了继父。

“父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也是值得的。”赵志发说,虽然他记事起没有见过父亲,但父亲伟岸高大的形象一直在他心中。母亲2007年去世,几十年来经常提及父亲的勇敢和乐观。

父被追加烈士 儿上学免费

解放后,赵书宏被追加为烈士。“因为是光荣烈属,土改时给我分了二亩地。我上小学、初中、高中,所有的费用都是国家助学金资助我完成的。”赵志发说,母亲改嫁后连他在内共有8个孩子,他考上大学,最终因为家庭太贫困,自己放弃上大学转而去工作。

时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烈士的儿子,赵志发每想到此便很激动:“感谢三秦都市报对我们村抗战英雄的关注,不管当年活着回来的,还是至今尸骨不知在何处的,还是我爸有烈士证的,他们在民族大义上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值得人们纪念。希望能把这段历史永远铭记!”

首席记者 姬娜 实习生 李元杰 吴嫚嫚

当年血战中条山 6人至今尸骨未归  近2000村民盼烈士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