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遭遇“屏蔽拉黑” 朋友圈里的艰难守望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随着网络的发达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侵入”了原本属于年轻人的领地,比如微信、微博和QQ。让很多年轻人左右为难的是:在社交网络上,父母除了网民的身份,更多地还是扮演家长的角色。除了和同龄人的互动之外,他们很多时间用来“窥探”自己的子女,然后孩子们的朋友圈就成了养生励志“重灾区”,不少人不得已将父母拉黑作罢。
子女该不该对父母屏蔽自己的朋友圈?父母知道自己“被拉黑”吗?连日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采访。
藏在朋友圈里的眼睛
说到被女儿屏蔽朋友圈的事,家住西安北郊明光路的市民王瑞霞说她一开始真的是“伤心得想要落泪”。她说:“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从小就是我们夫妻俩的掌上明珠,平时她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没想到她居然在朋友圈里把我给屏蔽了。”
去年年底,王瑞霞在朋友的推荐下努力学会了使用微信,第一件事就是添加了远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那时女儿通过了我的验证,我还很自豪地跟她说,我还跟得上潮流吧!”
刷朋友圈,看女儿的动态,成了王瑞霞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女儿晒朋友圈说出去玩了,王瑞霞会提醒她早点回家;女儿说周末赖床,王瑞霞会叮嘱她记得吃饭;女儿晒自拍,王瑞霞会点评这件衣服适不适合女儿。女儿有时候也会跟王瑞霞顶嘴说她管太多了,“可是我是在关心她,这是爱她啊!”
后来有一次,王瑞霞的弟弟一家来做客时,王瑞霞的侄女称赞王瑞霞女儿在朋友圈里发的新衣服真漂亮,可王瑞霞刷朋友圈时却怎么也搜不到,后来拿过侄女的手机一看,原来是她的女儿很“聪明”地对她屏蔽了部分内容。王瑞霞的脸瞬间都灰暗了:“我又不是要干涉你的私人空间,只是你一个人在外,妈妈也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看你的朋友圈也只是想知道你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好安慰你。”为这事,王瑞霞还和女儿闹起了情绪。可女儿“你对我朋友圈的‘监视’让我感觉很压抑”一句话,却让王瑞霞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对此,西安市民薛军凯也有着同样的苦恼。薛军凯加了儿子微信后,电话打少了,基本都是通过微信联系儿子。有时候一两个星期不见小孙子怪想的,薛军凯就去儿子朋友圈看看孙子的照片,了解一下孙子的近况。如果在朋友圈中看到孙子生病了,他就会赶紧跑到儿子家去看孙子。如果看到儿子在朋友圈里说孙子捣蛋,他就会跑到儿子家给孙子“撑腰”,“孩子毕竟还小嘛。”可最近,薛军凯发现他看不到儿子的朋友圈了。起先,薛军凯以为儿子最近忙,没空发朋友圈。可后来有一天在公园里碰到一个亲戚问他孙子的感冒好了没有,他才发现儿子的朋友圈对他屏蔽了。
“屏蔽拉黑”没商量
在朋友圈这个问题上,苦恼的不仅是父母,还有子女。在记者的调查中,不少年轻人针对朋友圈中父母的做法也在“大倒苦水”:自己只是想要“刷一下存在感”,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到父母那儿就“小题大做”,没完没了地评论和教育起来,简直是芝麻大点儿的事儿在他们那里都能引起地震!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张丹(化名)告诉记者,之前她在学校里看见有男同学向女同学求婚,“看着特别浪漫”,于是她和舍友们都用微信拍摄了小视频并发在了朋友圈里,并赞道“好幸福”,没想到仅仅10分钟后,她的母亲便把电话打了过来,对她的情感生活“旁敲侧击”,并一再告诫她“大学里不许谈恋爱”。在她看来,这个视频只是对大学生活的一种记录,却不想引来家长对她的教育。“你看,这根本就是家长在‘无理取闹’嘛,那次之后我就把我父母屏蔽了,自己发朋友圈也自由了,不用再担心被念叨。”
怕家长唠叨就对父母屏蔽朋友圈的人不在少数,张浩也是其中一名。“你看我朋友圈的状态,几乎每一条他们都能当阅读理解似的给你评论一番。”在张浩的朋友圈中,记者理解了张浩这番话的意思:在一张和朋友在夜市吃饭的照片下,张浩母亲建议:“晚上少在外面吃,不安全,尽快回校”;一条“冷得不想出门”的状态下,张浩母亲会教育:“天气再冷也得上课,穿厚点”;几张和异性朋友的合影,张浩母亲会提醒:“好好学习,大学里不要谈恋爱”……张浩说,由于母亲的唠叨,他发朋友圈的次数越来越少,发的内容也越来越谨慎,后来干脆就把父母都屏蔽了。“这样,我在朋友圈发状态就可以随心所欲,我爸我妈也不用再费心思琢磨我的朋友圈。”
朋友圈内彼此“看不对眼”
“有一些观点、态度、新兴词语等,我们和父母说不到一块儿,这是代沟啊。”19岁的大学生冯雪坦言,她和众多年轻朋友一样,也对父母屏蔽了朋友圈。而她认为,对父母屏蔽朋友圈的问题,体现了老一辈和年轻一辈的代沟问题。
没屏蔽父母之前,有一次冯雪和同学之间有了点矛盾感觉很无奈,于是在朋友圈里吐槽说“醉了”,结果冯雪母亲的电话立马打了过来并开始质问她为什么要喝酒。深感莫名其妙的冯雪和母亲说了半天,才知道是那条朋友圈出了问题。此外,一向嘻嘻哈哈的冯雪还经常会在朋友圈里转发一些搞笑链接,自己也会配上“握草”、“笑炸了”、“要上天啊”等网络词语,但这些动态一经发出,没多久她就会遭到父母的严厉批评:这些骂人、粗俗的词语不要使用!在冯雪看来,她说这些话并没有一点儿辱骂人的意思,完全是无厘头的网络流行语,没想到又被家长说教。
不仅是冯雪父母理解不了冯雪的朋友圈状态,冯雪认为她父母的朋友圈状态也不忍直视。在冯雪父母的朋友圈中,“医生揭秘肾虚罪魁祸首”、“出大事了!这些东西绝对不能吃!”“食用油又出大事了!剧毒无比!”“果然给力,惊天事实揭秘!”“刚曝光,赶紧看,简直丧尽天良”等文章几乎占据了其朋友圈状态的“半壁江山”。冯雪对此表示“无语凝噎”,冯雪毅然决然地把父母从朋友圈中“隔离”了出去。
对于冯雪的经历,其舍友田甜表示理解。田甜说,由于父母对她朋友圈“监视”及两代人之间存在的代沟,所以她在发布朋友圈状态时就会比较谨慎,发布的都是一些父母能理解、能接受的状态,导致朋友圈里塑造的那个“根正苗红”的个人形象越来越不像自己,但是为了让父母安心,她只能这样做,不然会徒增烦恼,双方都不愉快。“最近我在想,实在不行我也拉黑他们算了。”田甜犹豫道。
父母子女间的“坦诚”期待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子女不愿意让父母看到自己的朋友圈?“因为中国的父母和子女之间,难以做到‘朋友’这个关系。”长期从事家庭问题研究的西安学者孙建勋分析,在中国,传统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不少人。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子女来说,父母就是父母,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子女难以把父母作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朋友对待,由于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或多或少地会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和心情,所以子女潜意识里渴望自由的本能会让他们把父母拉入黑名单;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父母来说,孩子总是长不大的,永远都需要家长的提醒和照顾,在看到子女的生活状态后,父母忍不住总想要指点一二让子女能够变得很好,殊不知,频繁地“指点”,却让子女觉得备受束缚。
“事实上,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存在亲情和爱的,但横在父母与子女中间的还有一个鸿沟,那就是代沟。”孙建勋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年轻人在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在思维观念、说话方式、为人处事及三观等方面和自己的父母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多了,争论也就多了,“争论多了,不少年轻人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就拉黑了父母。”
不论是“自由与束缚”,还是“三观不统一”,在孙建勋看来,两辈人在朋友圈里的问题,实际上是现实生活问题的“放大版”。“子女只是想少点套路多点自由,父母只是想多点关心和了解。父母和子女不是不能坦诚相见,只是矛盾太多难以坦诚。”对此,他建议父母和子女平日生活中应该多沟通、多交流,比如父母在表达对某件事的看法时,不要单方面地执着于关心、教育和对子女讲道理;子女在发表一些“前卫”观点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父母阐述其中的含义,和父母保持平衡的沟通。“多沟通,互相理解,‘屏蔽拉黑’的事儿是可以避免的。”
温琳 记者 赵争耀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来源:三秦网 编辑: 韩睿 西部网内容微首页 网站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