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 凉皮 红枣 柿饼 回家行囊 装满陕味
张宏秋为孩子购买了飞机模型本报记者张毅伟摄
吉林的他,给爸妈带了他们最爱吃的西安腊牛肉;安徽的他,给可爱的儿子置办了一架“大飞机”;宁夏的她,回家的行囊里不忘带上家人都喜欢的凉皮……其实,不远千里匆匆回家过年的他们,回家的行囊里,装的是满满的孝心和牵挂!
吉林的他
给爸妈带了最爱吃腊牛肉
37岁的吉林小伙李金鹤,大学毕业后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从打工仔做起,如今在西安有了自己的装修装饰公司。14年的奋斗,让他这个地道的东北人,不仅在西安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孩子,也让他体会到离开父母独闯天下亲情的可贵。
面对即将到来的狗年春节,小李早早整理好自己的行装,安排好公司的工作,踏上了回吉林老家春节探望父母的旅程。小李说:“思乡之情,总让我早早的操持购买车票和送给亲人的新年礼物。”
他说,前些年过春节回家,给父母亲友带回了少量的富平柿饼,没想到亲友们品尝后,连说“太好吃了”!东北吉林老家其实也有柿饼,但制作方式不同。
“今年我在准备回家过年的前一天,专门来到西安市西大街,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为爸妈买了他们最爱吃的西安腊牛肉。”李金鹤对记者说。
小李说,自己购买柿饼和腊牛肉虽然不值几个钱,就是想通过小小的礼物,向父母送去新春祝福,听听父母已经说了多少次的唠叨,也想和他们喝上一杯酒,祝愿二老生活美满,身体健康。本报记者张彦刚
福建的他
孝心和牵挂是他行囊里最值钱的年货
“来西安四五年了,每年回家过年雷打不动,可今年回不了连江老家了,妻子和孩子都在苏州,我得和他们在苏州过年。”昨日,老家在福州市连江县的郑礼兵,提起过年回家,内心多少还有一点遗憾。
今年45岁的郑礼兵是西安南郊一个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的负责人,记者2月8日见到他时,他正坐在电脑前处理一大堆数据。
郑礼兵在西安工作了四五年,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西安、爱上了西安,可从没在西安过年,因为每到腊月,父母一个电话“啥时回家”,心就不由自主地就“飞”回去了。他们老家有一个传统,过了“祭灶节”,无论是在外务工、从商还是上学的人,不管在哪里,都开始陆续回家过年了。紧接着,家家户户开始备年货、蒸年糕、贴春联、辞旧迎新。郑礼兵说,他们老家在大年三十吃鱼(与余谐音)、蛋(俗称“太平”)和年糕(与高谐音)的习俗,寓意“富足有余”“岁岁太平”“年年高升”,今年吃不上老家的这“三大碗”了。他准备抽时间,买些方便运输的西安特色小吃,快递给老家的父母。人回不了老家,心必须回老家。本报记者赵丽莉
四川的他
婚后首次回老家 后备厢塞满“陕味”
清点着回家的年货,家住北梢门的小李很激动,车内满载爱心的“陕味”,将随着自己奔驰千里,被带到远在四川绵阳的家中。
2月9日,是小李开车带新媳妇回四川老家过年的日子。7点多,小俩口就从23层的家中,往楼下一趟趟地搬东西,半个多小时后,2箱酒、2箱苹果,红枣、柿饼和 陕西 十大怪礼盒,把车后备厢塞得满满当当。媳妇给家里亲戚带的各种小礼物,只好放在后排座位上。
今年春节回家,对32岁的小李而言意义非凡。6年前,学电脑设计刻板印刷的小李,只身来西安创业。经过奋斗,有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为了创业,小李3年没回过家。“干不好,不好意思回去。”都是买点东西让老乡捎回家。去年3月,小李在西安买房、买车,娶了西安本地的姑娘。这个春节,夫妻双双把家还。春节,归家的行囊,是过去一年沉甸甸的收获,车内满载的年货,是对家人深深的思念和爱。上午9点多,小李和妻子从西安出发,踏上回绵阳的路。本报记者郑伊琛
宁夏的她
回家的行囊里不忘带上真空包装凉皮
“民以食为天!”在西安北郊某公司上班的李倩,老家在银川,公司2月13日放假,她现在已提前买了一部分特产,等快出发前,再买一些特产带回去。
在李女士看来,自己和家人是典型的“吃货”,家中有父母,哥哥嫂子和侄女。李女士细数了起来,之前自己的同学送了她一箱陕北枣夹核桃和一箱杂粮,前几天他和父亲通电话时,父亲还念念不忘说枣夹核桃好吃,还说小米粥很好喝。于是,李女士两天前在西一路附近的陕北特产店,专门买了枣夹核桃、陕北杂粮(小米、钱钱等)。
母亲喜欢吃凉皮,觉得西安的凉皮太好吃了,只是担心路途远,拿回去变了味,她让母亲放心,只要想吃,现在啥都可以做得到。等到放假前一天,她再去买6份真空包装的凉皮,带回去照样可以不变味。
“我侄女爱吃甜食,之前来陕西玩时,爱吃琼锅糖,所以在微信里嘱咐我,让我一定买几袋琼锅糖回去。”李女士笑着说。
“我们那边的羊肉很好吃,可我上次吃了同学从陕北绥德带来的真空羊杂碎后,觉得味道也超级好。所以,这次我计划再买几袋羊杂碎带回去,让家人也尝尝。还买一些瓜子,路上也可以吃。”李女士说。
首席记者姬娜
安徽的他
回家的年货置办的是一架“大飞机”
2月9日,在西安北站南广场川流不息的旅客中,张宏秋的行李显得与从不同,除了肩上的背包,手里只提着一个大纸盒,他说这是今年置办的年货——飞机模型。
32岁的张宏秋家在安徽省砀山县郭楼村,有两个儿子,一个八岁,一个六岁,爱人在砀山老家照顾孩子上学,他在西安已经工作两年多了,从事汽车销售工作。其实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已经回去过两三次老家,现在家里过春节的年货都购置好了,再说现在网购发达,他已经通过网购给家里买了四包陕北大枣、六盒水晶饼等陕西特产,直接快递到家了。
2月9日,他买了G1836次西安到砀山的高铁车票,13时43分从西安发车,旅程只需要五个小时就到砀山,乘坐高铁回砀山,他几乎没带什么行李轻装上阵。前两天,他想给两个儿子买一样不同寻常礼物,他说老家毕竟在农村,文化科技方面比西安落后。他选购了一架飞机模型,记者看到这个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个头”挺大足有50厘米长,他说这东西在农村很少见,他想让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开眼界长见识,将来上大学,学习造飞机、开飞机。张宏秋小心翼翼地将飞机模型放入纸盒,提起行李,满怀着对生活的希望,走进西安北站。本报记者张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