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环保"时代正在到来 利用"朋友圈"建好"生态圈"
潘俊强
环境保护不是孤岛,而是有各方参与的“朋友圈”、以环境保护部门为核心的生态圈。生态圈越完整、越良性,环保工作就越能做得好
近年来,环保生态等问题在舆论场中的热度持续不减,一些热点话题都是在新媒体上引爆,旋即登上头条。比如潍坊地下排污事件、PX项目引发的大讨论等。这些环境问题的专业性强,民众关注程度高,新媒体应该如何拟定议题,参与讨论?
6月1日,首届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互联网+”时代环境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环保部门与媒体如何良性互动、环保部门与网络名人如何取得共识等话题,成为讨论的热点。
环保账号≠“僵尸”账号
据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介绍,全国地市级环保部门建立官方微博的不到一半,其中还有近1/3属于“僵尸”账号,环保新媒体建设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浪微博、清华大学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环保类政务新媒体榜单显示,山东、浙江的环保系统在新媒体使用方面排名靠前,与民众沟通相对较好。
参与榜单发布的专家表示,发布环保类政务新媒体榜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环保事业中的作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相比,环保传播还有很多课题待解。
“新媒体的发展也为环保事业带来了新机遇。”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负责人认为,“在信息采集方面,新媒体提升了环保部门的能力;在应用服务层面,民众可以通过环保部门的网站、微博共享环境信息。”
“人人环保”时代正在到来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民众随时参与环境保护的讨论成为可能,也让民众对环保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
清华大学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阳教授说:“新媒体发展让环境事业有了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现在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想了解这个地方的大气中PM2.5是多少。”
在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上,国家环保部的微博、微信上线,新环境网开通。环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表示,12369环保热线的微博微信正在筹备中。环保部将推出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能满足不同受众、为民众提供不同环境信息和需求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社群矩阵。
“公开信息不能只报喜不报忧,既要说成绩,也要提问题。特别是对公众普遍担忧的PX、垃圾焚烧、核电等问题,都要通过网络讲清楚、说明白。”潘岳说。
环保“大V”要履行职责
这次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上,成立了全国环境新媒体联盟,并发表联盟宣言——《济南共识》。
《共识》指出,联盟成员推动发挥环境新媒体在舆论传播引导中的积极作用。监督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鞭打不作为和乱作为,形成防治污染的社会合力,传递环境正能量,推动环境保护各项实际工作。
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说:“环境保护不是孤岛,而是有各方参与的‘朋友圈’、以环境保护部门为核心的生态圈。生态圈越完整、越良性,环保工作就越能做得好。”
沈阳表示,环境保护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治。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好规则,让每一个在生态圈中的生态对象找到自己的生态定位。
“近年来,一些成为舆论热点的环境问题专业性强,舆论往往是根据普通人的常识或者根据一种朴素的感情作出判断,这样可能会导致有偏差的舆论。”与会专家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担负着环境传播的意见领袖大V、专业新闻媒体,要履行职责,要为网络信息去伪存真,要扶正网民的偏激情绪。”
(责任编辑:李国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