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李宁:党的创新理论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27.06.2023  20:28

  文 | 周峰 李宁

  阅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共146篇各类文献不难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丰富和发展。这里的原创性贡献,主要表现为新时代观、“两个结合”、方法论和现代化理论四个方面。

  确立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新时代观

  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特指某一历史时空中的客观现实,它们绝不是静观的对象,而是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客观生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方面发生重大变革,在社会主要矛盾方面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即是对中国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客观生成”作出的科学判断。得出这一判断,还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基础,贯通百年辉煌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科学把握世界大变局,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推进到新的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有力地回击了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失败论”和“社会主义低潮综合症”,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总结“两个结合”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新时代十年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创立了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时代的理论飞跃,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做到“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新的理论解读新的实践,以新的实践不断丰富新的理论。

  在《习近平著作选读》中我们进一步看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才能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进行的首次经验总结提炼,这一总结提炼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也提供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遵循。同样,“两个结合”的方法论,也为世界上那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提炼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核心的原创性世界观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根本继承,更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原创性丰富与拓展。

  “六个必须坚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凝练。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改变世界”为目标取向,强调在实践中理解和变革人与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21世纪,以“六个必须坚持”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主体、发展基点、发展道路、问题导向、发展思维、发展图景等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一脉相承,又体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层面的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立场观点方法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指引。

  “六个必须坚持”是为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引。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加速演进,面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百年曲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培元固本与守正创新相统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推动社会现实的伟大变革,对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作出“六个必须坚持”的最新概括。这一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具特色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最新中国化时代化,积淀和凝聚着百年大党的奋斗经验,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最新的理论思索。

  “六个必须坚持”鲜明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品格、特质、问题意识、思维方法和共产主义情怀,打破了构建理论体系所需的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等传统一般规定和要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的使命诉求。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本质上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和演变的发展过程。在现代化理论发展方面,一直存在着“现代化=西方化”的声音。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极富原创性的成果,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一成果集中反映在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报告和讲话中。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根本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深层特色、实践战略、文明意蕴等关乎现代化的理论与发展路径,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下,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指导,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全方位变革中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伟业,极大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刻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更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视野中,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学习阅读《习近平著作选读》,我们要在具体篇章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周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李宁: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副教授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