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幸福感不如生女”是个伪命题

19.05.2015  14:01

  在南京财经大学举办的论坛上,有专家介绍,在过去几年时间内,通过对国内10个地级市的4309个家庭采样后发现:生儿子的父母,在儿子长到17岁至30岁期间,幸福感明显比生女儿的父母要低,而且所在城市的房价加剧了这一影响。(5月17日《现代快报》)

  生儿子幸福感不如生女儿?这是坊间常谈的一个休闲话题。若问答案,我相信,不需什么调查,谁都能说个一二三。一则,疼老人、孝顺老人,儿子不如女儿细心、上心。俗话说得好,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二则,男人娶妻,按照传统得置办婚产,在房价畸高的当下,有些男方父母在经济方面会“亚历山大”;而女方父母一般无这样的忧虑。三则,在城市,相比较而言,父母和儿子住在一起的,比和女儿住一起的少……社会上早就流传一些说法:生儿名好,生女命好;生男是建设银行,生女是招商银行。

  看看这份课题研究结论,其实并未超出民间“智慧”。这么一个坊间妇孺皆知的常识,竟然劳驾两所名校——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去劳神费力地研究,而且还不知花费了多少财政拨付的课题费。这实在令人有点匪夷所思。

  关键还在于,教授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其实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伪命题”。

  其一,研究成果以偏概全。研究采样对象仅是生活在地市级的家庭,而不涵盖乡镇、尤其是农村。在广大农村,老人养老基本是“家庭养老”模式。“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观念不对,却契合实际。和城市恰恰相反,乡下女人嫁给男人后,一般会和公婆生活在一起。

  其二,浅读了“幸福”二字。父母幸福与否,与子女性别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孝顺,有儿孝而女不孝的;事业,有儿成女不成的;挣钱,有女能挣儿不能挣的……社会就是万花筒,具体到一个家庭,也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和有规律的。所以,世上哪有什么“生儿幸福感不如女儿”的定论!

  其三,误读了父母与儿女间沉甸甸的亲情。俗话说,血浓于水,父母子女间的亲情一般是牢不可破、无法割舍的。儿子再忙,无暇天天在家陪伴老人,父母的抱怨中所折射的更多是疼爱;儿子娶妻生子“连累”父母,父母操心费力却难掩内心的愉悦;男方父母不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其实是更多父母自己的选择……若以几个表面的“事实”推断为人父母者生儿不如生女儿幸福,那是一种浅薄的认知。

  探究为人父母的幸福感,仅仅拿儿女性别说事,仅仅采集城市家庭标本,然后就断言“生儿子幸福感不如生儿女”,如此“研究”不仅白白耗费人力物力,而且结论也过于“小儿科”而不值一文,徒增天下人嘲笑。

  惠铭生(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