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卫士"精准施策绘就西安蓝天碧水美丽画卷

04.07.2022  09:46

  西南城角水清岸绿,景色优美。

  蓝天白云常相伴,美丽古城入画来。呼吸着清新空气,行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西安蓝、生态绿为城市调配出愈加鲜艳的色彩。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众志成城,精准施策,生态人用汗水绘就蔚蓝,将答案写在蓝天之上,也让市民见证、感受生态美的幸福。

  “蓝天越来越常见,我出去跑步的次数、里程都多了,还在朋友圈发了好多蓝天美图。”西安雁塔区市民李萍的手机App里,记录着她的运动轨迹,社交平台上,也经常晒出西安的蓝天美景。

  蓝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 2021年,我市优良天数265天,同比增加15天,超额完成“优良天数不少于250天”的省考指标任务;其中优级天数63天,突破2020年刚创下的56天最佳历史纪录;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8天,同比减少6天。我市三项指标均圆满完成,其中:增加优良天数、PM2.5改善幅度均列关中五市第一名。“西安蓝”已常驻西安,成为市民分享生活瞬间的最美背景。

  

  关中环线、连绵秦岭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美如画卷。

  抬头见蓝天青山,低头观碧水清波,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好生态的得来,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举全市之力的结果,也是西安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高温下执法,衣服上出现一片片白色盐渍;躲滚石、运垃圾,背后的艰苦不为人知;扎根秦岭18年,保卫黑河水源地的“孤勇者”……蓝天碧水漫画云,越来越多出现在西安,定格出一张张美丽照片和亮丽风景。

  如今,碧水一新,蓝天常在。而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既有“天帮忙”的幸运,也有“人努力”的汗水。

  大气:战高温 前面是蓝天 背后是汗水

  这几天的西安持续高温酷暑,街头热浪滚滚。在这样的高温下,有一群人,不惧高温,冲在环境执法、监测、服务的第一线,顶烈日、战高温,为西安的蓝天挥洒着汗水。

  随着高温天气持续,臭氧污染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强化臭氧污染防治执法检查。

  6月29日,骄阳似火,在莲湖区一家工地内部,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执法大队队员袁星、刘钢强、张远远对这个工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登记、使用情况及冒黑烟情况进行检查。

  只见高温下,袁星爬上一台挖掘机,站在机械上面,因为刚刚使用过,且经过长时间的暴晒,这台机械发动机缸体温度较高,一打开引擎盖子,聚集的一股热气就像蒸桑拿一样冲出来,喷到袁星脸上,他丝毫不在意,开始对这台机械发动机的配置进行检查,并对铭牌信息上的机械编码、发动机型号等逐一进行核查,确定该机械的唯一性及排放标准。

  对于一些老旧机械,因为信息不全,他们还要在滚烫的发动机缸体、机械台架等部位寻找相关信息,核实该机械的唯一性、判断其排放标准。仅仅一个小时时间,几名执法人员衣服上面都出现了一片片白色的盐渍。

  这考验的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有自身的抗热意志力。“这个是常态,不算什么的。”袁星告诉记者:“衣服湿了不算啥,晾一晾,干了以后继续穿就是了。

  针对近期臭氧污染特点,西安市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等开展“昼查夜巡”式的突击检查、帮扶检查。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监测人员主“”监测废气排放是否达标,执法队成员主“”检查废气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喷漆房密封情况及排放口是否合规。由于空间相对封闭,进入车间内的温度比室外温度要高很多,一圈下来,这些环保卫士的制服已经被汗水湿透。

  水:扎根深山18年 秦岭深处护水人

  发源于秦岭太白山主峰的黑河,全长125.8公里,是西安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被誉为西安人民的“母亲河”。在这里,有一群“孤独的人”,他们是黑河的守护者。他们工作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常年与青山做伴绿水为伍、不畏山高路远、不惧暴雨洪灾、对抗烈日与严寒,日夜守护着西安的“母亲河”,只为人们能够喝上那口干净的水……这支队伍就是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他们18年来,将青春、汗水和智慧,挥洒在巍巍秦岭的山水之间。

  黑河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达1481平方公里,点多线长流域广,监管任务繁重,然而黑河环保队伍却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水源保护第一线。

  水源保护工作看似寻常,但这份艰辛却不为人知。31名黑河卫士,不论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天,每年人均巡查两万多公里。遇上雨天,特别是大暴雨,一路上山体滑坡随处可见,山上的滚石猝不及防就擦身而过,他们却乐观地说:“我们巡查要勇闯三关,滚石关、翻山关、绕行关。”一次次惊心动魄过后,他们依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清运队队长庞凯红,负责水源地垃圾清运,冬季漫天飞雪、山区行车险象环生;夏季天气炎热、蚊虫遍飞,垃圾臭不可闻,在崎岖的山路每天往返近200公里,年均清运水源地居民生活垃圾900余吨……但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多么繁重的工作,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留给大家一个挥汗如雨的身影,以实际行动感召着身边的人。

  山区分站处于秦岭腹地,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多年来没有正常的双休日、节假日。陈河分站站长齐江学带领站上同志扎根在大山深处,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水源地环境巡查、执法等工作,巡查的时候需要翻越海拔1200米的秦岭梁,遇到冬季下雪巡查经常摔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到了饭点,也只能用馒头咸菜来充饥。

  厚畛子分站站长张喜平,从设站之日就在此工作,在他印象里,这里就像是一座孤岛,除了生活不便,危险也无处不在。手电筒、木棍……这些装备必不可少。到了夜晚,野猪、羚牛等动物经常来院里“做客”,夏季蛇比较多,巡查时,张喜平和伙伴们手中通常会用木棍驱赶蛇,还在周边找一些废机油用来防蛇,“有废机油的地方,蛇不来”,张喜平说。

  科技:三大行动 让西安天更蓝水更清

  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75,颗粒物管控是我市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颗粒物包括了PM10和PM2.5,主要是扬尘污染源。

  在道路扬尘管控方面,我市建立了出租车走航大气监测系统,利用出租车作为走航大气监测平台,安装了337台走航大气监测设备,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全市污染道路。

  在工地扬尘管控方面,要求重点单位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并将实时监测数据全部纳入“西安环境”App,使我市扬尘管控更加科学和精细化。截至4月底,我市今年PM10平均浓度为10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0.7%。

  今年,我市将以重污染天气应对、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车污染治理三大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夏季VOCs和冬季PM2.5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依托科技手段全面加强扬尘和露天焚烧管控力度,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环保指挥调度。

  同时,防治并举,开展河湖水系综合治理,重点监控国考断面、污染补偿考核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跟踪抓好整治,确保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推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实施“双碳”西安行动,严控“两高”项目,确保年度节能双控目标完成。围绕扬尘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建设,挥发性有机物执法能力建设,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指挥调度平台建设4个方面,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此外,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规划,持续巩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成效,以峪口峪道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重点,抓好突出问题整治,扎实推动秦岭生态环境整治到位、修复到位、保护到位,努力让西安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文/记者 高乐 图/记者 郝钟毓 实习生 刘冰冰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